为培养青少年对天文学的兴趣,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四川省天文学会启动“点亮未来”计划。作为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蜀天学堂”以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天文科普讲座的形式,在全省各中小学流动举办,结合天文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国际前沿热点,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天文学普及教育。
5月24日,在营山县科学技术协会的大力支持下,“蜀天学堂”由四川省天文学会科普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杨国超博士,以“中国古代天文学”为题,在四川省营山中学校首次开讲,约600名初三和高一的学生在现场听讲。
杨国超在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讲授《天文学史》《天文学概论》等本科课程,2011年至2017年在河北省科学技术馆从事天文科普工作,多次组织参与路边天文、天文科普进社区、进校园以及天文科普下乡活动,曾与河北电视台、河北日报和燕赵都市报等媒体合作,为公众普及天文知识。他从同学们较为熟悉的“小满”“芒种”等节气说起,介绍了从太初历到大衍历,再从授时历到时宪历的我国古代历法变迁,尤其是“观象授时”,与农耕文明生产生活需要密切联系。天文学是由观测发现驱动的科学,为此,杨国超着重讲解了浑仪、简仪、水运仪象台等古代天文观测仪器,其精湛的工艺,给在场的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杨国超告诉大家,中国古代天文观测记录是世界天文学史上最系统、最完整的,中华民族的祖先从未停止仰望星空,新时代的青少年更应该保持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求欲,燃起对科学精神的热情和向往。
四川省天文学会副秘书长程平,办公室主任黎蕊;营山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斌,党委委员刘崇禹;营山县科协主席辛琼,副主席李芳出席活动。(营山中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