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陵的水畔,四川南充的一隅,有一个载满故事和期盼的日子——蛴蟆节。每年正月十四,嘉陵区西路方向龙蟠、金宝、三会、七宝寺等乡镇便会沉浸在这一节日之中,以其独有的民俗活动,向新的一年祈求平安与顺遂。
精彩的民俗表演
2024年2月23日(正月十四),嘉陵三会镇的大地上一片勃勃生机景象,街道上舞龙、筷子舞、腰鼓等表演轮番登场,激起观众阵阵喝彩。而在众多节日的元素中,最引人入胜的非各式“蛴蟆灯”莫属,尤其是一盏巨大无比的“蛴蟆灯”,以其3米的长、1.5米的高、1.2米的宽,成为了蛴蟆节上的明星。除此之外,为了迎接元宵节的到来,几盏精心制作的大型生肖龙灯也在人群中闪耀,增添了不少节日的气氛。
关于蛴蟆节的起源,流传着两种说法:一说是明末清初,张献忠在川北一带驻扎,人们为了驱逐战乱带来的疫病,开始送“蛴蟆灯”以求平安;另一种说法则与一只曾在嘉陵西河流域作乱的“蛴蟆精”有关,后有“高人”指点村民用送“蛴蟆灯”的方式驱逐祸害。无论哪一种说法,蛴蟆节如今已成为当地人民追寻家乡记忆与乡愁的一种方式。
夜幕降临,一场充满激情的舞龙表演拉开了送灯祈福活动的帷幕,数万名当地居民和游客手持摇曳的“蛴蟆灯”,唱着古老的歌谣,沿着乡村公路向目的地进发。随着夜色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形成了一条犹如蛟龙般在夜色中穿梭前行的队伍,绘就了一幅蜿蜒盘旋的壮丽“画卷”。
送蛴蟆的队伍犹如行走的火龙
最终,当送灯队伍到达目的地,随着烟花声响起,夜空中绽放出绚烂的火花,人们在声光交织中虔诚地祈福。在周围乡村公路边,“蛴蟆灯”与夜空中的明月相互辉映,勾勒出一幅幅迷人的夜景。
嘉陵蛴蟆节,已有近400年历史。在2022年,成功申报,成为四川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节日不仅寄托了当地人民的美好期盼,当地居民还可以借此节日出售“蛴蟆灯”等手工编织品、柑橘等农副产品以及热凉粉、锅盔凉粉等地道美食,为节日增添了更多的风味,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蓬勃发展。(杨峻乙 陈中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