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把帮扶作己任 此心安处是吾乡

——记东西部协作项目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帮扶队员刘路平、张文磊医生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4-04-28 10:00:19 编辑:赵春蓉 点击:
自新一轮东西部协作项目实施以来,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先后派出“泌尿外科、放射科、肛肠外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科室医师到青川县人民医院开展医疗帮扶工作,今年3月初,又选派该院心血管内科刘路平、重症医学科张文磊两位医师赴县人民医院开展东西部协作项目对口帮扶工作。仅40天时间里,两位同志迅速适应环境,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视青川为故乡,把患者当亲人,扎实带来了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情倾西部的又一轮帮扶力量。
柔弱女生的“硬核”担当
对刘路平医生的初始印象来自青川县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介绍第四轮东西部协作帮扶队员的证件照片,但真正见到她本人时却比照片年轻了许多。娇小的身材,内敛的性格,见到陌生人呈现出无法掩饰的羞怯状,一张判断不出她年龄的俊俏脸,让人恍惚间感觉坐在面前的不是一位已年近50的医者,而是一位刚走出校园的青春女生。
内心向往的“青秀之川” 
原以为这位柔弱温婉的刘路平医生是杭州本地的江南女性,交流中得知,她却是一位敢说敢干,说一不二的地道东北“妹子”,在家乡吉林大学毕业后,远离父母工作于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并在杭州安家立业。她对素有“熊猫家园·青秀之川”——青川县的印象来源于事前一些零散的信息片段:地震、浙江援建、大山、熊猫、遥远、辣味火锅……再通过前几轮同事到青川开展帮扶工作的描述,她脑海中便立体地勾勒出了一幅她想象中“青秀之川”的轮廓。究竟同事们常常提到的青川是怎么一个样子?一千次的想象,不如一次亲身感受。恰遇她所在单位派遣第四轮赴青川开展帮扶工作的机会,加之被帮扶的青川县人民医院又急需心内科专家协助,出于东北妹子的果敢性格和一直以来对青川的好奇,更重要的是内心真正想为西部人民做一点事的心理,她报名了。
建立“胸痛中心”
心内科行业一直有句大家都坚定笃守的“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执业信条,青川县人民医院作为青川境内医疗实力和建院规模相对完备的县级医院,原来的心内科一直是在该院的综合内科。青川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多举措拓展差异化发展道路,着力开展专科建设,在县人民医院拟建胸痛中心便是顺应改革决定的务实之举,也是切实打造为心内科患者挽救生命的第一张名片。

刘路平医生作为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副主任医师,自2024年3月入驻青川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工作以来,便着手进行心内科专科建设的系列准备工作,诸如“方案拟定、人员带教、设备购买、科室布局”等都需要经过她的大脑逐一思考。不但如此,在相关筹备过程中还要携手医院原内科同事们负责日常心内科病人的诊治工作,初来乍到,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饮食习惯,她克服了远离家人的思念之痛,慢慢适应了四川饮食的“重口味”之苦,不但要筹划胸痛中心的建设,而且还积极主动多次与新同事们一起下乡开展义诊活动。她工作严谨、勤奋务实、任劳任怨,一切心甘情愿都是为了奉献西部,为了青川广大群众的胸痛急救事业。
勇于建言
作为一名专业医生和血肉之躯的自然人,她深知“病从口入”的简单道理。在短短40多天的青川生活体验中,她发现青川群众普遍喜咸和喜重油,她深知这很不符合健康生活的基本要求,由此,她主动向医院和主管部门建议,有必要在饮食习惯方面加强健康生活的科普宣传力度,让青川人民在吸入高负氧粒子的天然大氧吧里,能通过相对清淡的饮食习惯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健康指标,也从一定程度减轻心内科疾病的患病机率,这也正契合了国家提出的“三减三健”的健康理念。她创造性地思考工作,投入工作,积极建言的主动行为得到了医院和上级部门的一致肯定。
“西部帮扶”应该有“我”
张文磊,一位工作于杭州的山西人,个头不高,一副黑色边框近视眼镜后边的眼神,透露出和善与坚定。自从在老家大学毕业后便参加工作于杭州境内一家部队医院,后来被调到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青川,“我”总算来了
当年“5.12”汶川大地震期间,张文磊医生正读大学,对地震重灾区的“三川”之地,从新闻媒体上也只对汶川和北川有过印象,对青川是没有概念的。

自参加工作后,张文磊医生一直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浙江市级医院工作,对基层卫生单位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但曾经在他们本省一家县级医院的一次工作交流经历,让他感觉到了县级医院和市级医院从人才到硬件设施诸多方面的不小差距,这次经历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后,一股油然而生的责任感让他从心底产生了“如果有机会,一定要为基层医院做点事的想法”。在国家实施东西部协作帮扶项目之际,他抓住单位派遣人员帮扶青川的机会,实现了服务基层医疗事业发展的愿望。
到目前为止,算上刘路平和张文磊两位医生,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已向青川派遣了四批次东西部协作项目帮扶人员。张文磊经过相关准备,于2024年3月1日顺利到达了青川。
握好ICU重症监护室建设工作接力棒
在东西部协作项目实施前,青川县人民医院ICU重症监护室发展工作几乎是一片空白,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第三批派往青川帮扶的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余志华的努力下,启动了青川县人民医院的ICU重症监护室运营工作。通过余老师的努力,现在该医院的ICU重症监护室工作已顺利开展。张文磊作为余老师的同事,他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此项工作的后续任务。
为此,在余志华老师工作的基础上,张文磊医生继续通过实际病例在现有人员的技术培训上下功夫。现在该室已能独立开展相关重症病例的诊治工作。
来青川的40多天里,张医生已接诊处置过好几起病例。在实际工作中,他发现青川患者在与医生配合方面的一些欠缺。主要体现在不太遵医嘱,经常擅自决定自己治病周期长短和想当然地要求医生改变相关处置方法。患者对医生意见的依从性差的现象让张医生也颇费脑筋。他只有苦口婆心地给患者讲道理,讲治病原理,讲不配合的严重后果,以求从正面引导和强化患者对医生所给出治病方案的配合意识。
在他工作中,有一位来自乡下的高龄患者,入院时病情危急,张医生立即对其实行气管插管术进行抢救,经他为期一周的精心治疗,病情已趋好转,并准备于次日拨管进行巩固性治疗,但患者家属却一意孤行地强行要求拔管回家自行康复,张医生再三讲道理并说明后果,并给他们解释后续将用什么方法进行巩固性治疗。不料在回家几天后病情复发,因碍于面子无法再次返回张医生处而送往上级医院治疗,张医生始终不放心这位患者,过了几天他通过电话随访患者情况,这才知道,患者因为病情复发目前正在上级医院接受治疗的情况,经过了解,后续治疗措施正是他原来给患者家属所提出的方案。电话那头,患者家属深表惭愧地给张医生表达了后悔之意,真诚地表示张医生太负责了,并对在治疗期间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表示深深地感谢。针对此情况,为了广泛宣传住院患者以及家属和医生的配合度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张文磊医生还多次配合青川县人民医院的“万名医护走基层”活动,深入乡镇普及健康知识和进行医患配合度的宣传并开展义诊活动,深受基层医务工作者和广大群众好评。
我”不是来度假的,干的就是这份工作
在问及张文磊医生对青川的印象时,他首先微笑着先来了一句:青川山美水美、空气清新富氧、街道干净整洁、人们善良纯朴。他说他常常用视频向远在杭州的妻儿现场汇报他在青川的如画街景以及与朋友欢乐聚会的画面。谈及在县人民医院的适应情况时,他说医院的领导和同事对他们这次来的两位同志都很好,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安排的都很周到,也很温暖。在描述工作状态时,他说ICU重症监护室需要24小时轮流值班,时刻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出对应处理。笔者随即补充了一句:太辛苦你了。他笑着说:青川虽然有如画的风景,但我不是来度假的,干的就是这份工作,所有付出既是应该,也很值得。
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道:“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
刘路平、张文磊两位同志虽然无法与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相比,但他们却也有几点相同之处。其一,他们都是救死扶伤,视患者为亲人的医生。其二,刘路平、张文磊二位虽然不是“外国人”,但他们和白求恩医生一样却都是把他乡当故乡的“外地人”。其三,他们也都是极具原则性和奉献精神的好医生。我们的事业又何尚不需要这种顾大局,有担当,讲奉献的更多白衣天使哩?他们俩虽然比伟大的白求恩医生平凡了许多,但推动我们事业的力量,不正是由这种千千万万个平凡中的伟大而构成的吗?也正是这两位医生骨子里的爱岗敬业,从一而终不断坚持的平凡,折射出了无数位情牵西部的有志之士们用不同常人的平凡坚持而铸就出的伟大。(张显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