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笔者从四川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保护区首次由红外相机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大灵猫夜晚外出觅食影像。
大灵猫(别名:九江狸、九节狸、灵狸),在我国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大灵猫昼伏夜出,主要以小型脊椎动物为食,被认为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捕食者。
据了解,为了彻底摸清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的组成、分布、种群数量、行为和生境利用等基础信息,四川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野生动物网格化监测,利用保护区矢量化数据,结合保护区特殊地形地貌,将整个保护区均匀划分成若干面积相同的公里网格,选择有效监测位点进行红外相机布设,对地面大中型兽类和鸟类资源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建立了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网络化监测体系,实现了野生动物常态监测的全保护区覆盖,为全面建设保护区生物资源数字化监测信息平台奠定了重要基础。
此次保护区从网格红外相机共收集监测数据600余G,拍到视频和照片约63727个,有效野生动物视频和照片38789个,野生物种共41种(鸟类23种,兽类18种),其中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0种国家一级1种,国家二级18种,省重点保护动物6种,“三有”保护动物13种。
据保护区最新科考报告显示,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哺乳类野生动物7目25科83种,鸟类17目53科268种,两栖类动物2目9科20种,爬行类动物2目8科25种,合计28目95科396种。
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和“3S”技术为监测手段,克服了传统野生动物监测技术的局限性,极大地促进了保护区科研监测能力与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网格化监测体系建设完成,标志着保护区可以对各种大中型动物进行追踪,监测区内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和分布等基本特征,评估野生动物资源现状,提升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水平,为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广元市旺苍县境内,总面积23400公顷,为中国南北自然分界线——秦岭至大巴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区始建于1997年,2006年2月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分布的野生动物占四川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29.93%。(康勇 唐福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