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由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成都市科学技术局联合主办的“校企双进·找矿挖宝”科技成果对接北京大学专场活动在京举行,旨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上的校院地协同创新发展。
北京大学与成都市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在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引育等方面始终保持紧密合作关系。在活动现场,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部长、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姚卫浩,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小斌,分别致辞。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党委书记霍晓丹,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来鲁华、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旭,成都市相关区(市)县负责人出席活动,以及来自成都市大健康、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相关领域重点企业、科技服务机构和投融资机构的代表100余人参加活动。
将战略合作协议落地落实
“校企双进·找矿挖宝”走进北大
据了解,引入高校创新资源赋能是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今年6月,成都市与北京大学签署了新一轮市校战略合作协议,成都市将进一步在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方面与北京大学深度融合,共同发展。
为了把战略合作协议落实落地,在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等大力支持下,共同策划开展此次“校企双进·找矿挖宝”活动,就是让成都企业深入校园,与学校团队面对面交流对接,真正打通科技、产业、金融链条,推动北京大学更多科技成果在成都转化落地。
在活动现场,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来鲁华教授还现场介绍了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的情况。据了解,今年4月,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正式运行,这是北京大学在全国唯一的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是市校携手实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重要载体。
值得一提的是,在现场,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部长助理邱建国还介绍了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据了解,近年来北京大学大力推进有组织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建成了具有北大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
近300项北大创新成果现场发布
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奔赴”
“一看到北京专场活动的通知,我们就主动报名了!”成都玖锦科技有限公司的曾爱明正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等待“大部队”的集合……11月末的北京,寒风裹挟着寒意,凌厉地吹过人们的脸颊。但这份寒意并没有吹冷成都科创企业及相关领域代表们来京“挖矿找宝”的热情。
为推进北京大学科技成果向成都市转化有力有效,此次活动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聚焦生物医药领域,梳理出了相关专利开放许可项目面向本次成都市参会创新企业、区县和产业园区进行发布。据了解,北京大学也为此次专场活动提供了267项高质量科技成果和88个开放许可专利项目,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领域。
“此次活动搭建了一个重要的产学研合作的交流桥梁,也给我们企业一‘挖宝’的机会。”爱斯特(成都)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绿色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学超在出发前便提前筛选出了两个重点关注的创新成果。和王学超一样,100余位来自成都市级相关部门、区(市)县及科创企业代表来到北大“找矿挖宝”。
“牵手”北大成效显著
成都校地合作不断深入
成都与北京大学合作由来已久、互动频频——早在2017年6月,成都市与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市校双方重点围绕战略决策咨询、科研与科技开发、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今年6月,双方开启了第二轮合作,在北京签署《成都市人民政府 北京大学战略合作协议》。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双方在推动天府永兴实验室建设、共建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共同开展人才招引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推动天府永兴实验室建设上,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担任天府永兴实验室主任。目前实验室已启动园区(一期)规划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减污降碳协同控制评估等9个研究中心团队入驻,组建了100余人科研团队;加快实施省级科研项目7项,“碳大脑智慧管理平台”获批省级2022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基金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项目,承担绿色低碳横向课题3项。
在共建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上,北京大学汤超院士担任研究院理事长。依托研究院,加快建设定量系统生物学研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基因检测与编辑技术创新、免疫治疗技术创新、化学生物学前沿技术创新、解码衰老研究、生物分子智造研究等七个研究中心,力争5年内,聚集高层次人才600人以上。
在人才招引培养上,联合北京大学举办2场“蓉漂人才荟”活动,累计提供优质岗位近3000个,吸引20余万人次关注;依托落地四川天府新区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成都分院,开展在职双证MBA、EMBA、DBA教育,截至目前,毕业和在读学生人数共计340人,移动课堂到成都分院上课人数超过5000人次,来访教授超过100人次。(温彩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