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项人工智能机会清单发布!这场对接会加速释放机遇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09-21 10:18:13 编辑:邓书琴 点击:
专家云集、链主企业齐聚、机会清单发布
……
聚焦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场围绕人工智能前沿发展的科技成果对接会
在2023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上举行
加速释放产业机遇和需求
促进人工智能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作为2023成都创交会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20日下午,“创新驱动智变未来”2023成都创新创业交易会人工智能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在蓉举办。本次活动旨在促进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展示人工智能前沿科技成果在成都的创新应用,搭建协同发展、创新合作的机遇桥梁,推动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局长丁小斌、成都市委网信办副主任赵谦、成都市科学技术局一级调研员华成科出席本次活动,同时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以及成都市各区(市)县相关部门领导。
“成都作为国家部署的第四个科技创新中心,承载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的重大使命。”活动伊始,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局长丁小斌以“科技创新赋能城市未来”为主题对成都创新环境进行了推介。他提到,成都先后获批国家首批创新型城市、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并在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GII)中排名全球第29位。
“未来,成都将坚定不移地将创新作为发展引擎,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同时发力,充分展现成都科技充满活力的发展态势。”丁小斌说。
搭桥——
三项合作现场签约
165条人工智能机会清单发布
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616亿元,位列全国第7,增速全国第1,产业综合实力全国第6。今年上半年,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424亿元,同比增长36.9%。
如何加速人工智能产业机遇释放?
活动现场,成都市科学技术局一级调研员华成科发布《成都市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人工智能机会清单》,清单信息共165项,其中供给类146项,需求类19项,涵盖人工智能在制造、金融、农业以及城市治理、交通治理等多个场景的应用。
天翔智慧零售平台、AI卫星测运控服务平台、AI水稻管理系统、AI缺陷检测、智能视频融合平台……活动现场,各项供给产品与服务需求的发布,不仅有力彰显了成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活力,更为各市场主体搭建了深度对接、携手发展的机遇之桥。
长按识别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可查看《成都市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人工智能机会清单》

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融合共生,积极促进人工智能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在活动现场,还举办了人工智能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合作签约仪式。
据了解,本次签约环节面向全市邀约了三个典型合作项目进行现场签约,分别为智慧化企业园区合作项目签约、“线上平台+线下基地”一体化中试服务项目签约以及白酒行业人工智能质检产品战略合作协议签约。
值得一提的是,中试产业服务平台运营公司(四川智享慧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四川大学(新津)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的签约合作项目是中试产业“线上平台+线下基地”服务模式的首次创新探索。在此合作下,线上中试产业服务平台可以发挥项目挖掘、远程协调、大数据分析等优势;线下四川大学(新津)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可以承接平台“引流”的中试项目需求,结合自身拥有的中试实体空间、专业检测设备等线下资源,最终实现中试项目的一体化服务。
论智——
院士大咖齐聚一堂
共话产业创新图景
“人工智能发展轰轰烈烈,但是人工智能到底为何物?”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以现场发问引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其风险防范”主题分享。在谭建荣看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厉害”之处,就在于能够生成内容、解决方案,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创作。“因此,在未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制片家、导演、作家。”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价值、用户使用、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风险,谭建荣建议,可通过建立责任机制、制定伦理准则、增加安全性研究投资等方式减轻风险。
“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是一项新的技术,很多方面还有待探索。”谈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谭建荣提出,在当前“东数西算”的战略背景下,成都应着力推动算力发展,与东部地区共同携手、强强联合,将成都打造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算力中心。
紧跟人工智能科技热点。现场,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周涛带来了主题演讲《大模型:理念、前沿与实践》。他表示,AI大模型是“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结合的产物,是凝聚了大数据内在精华的“隐式知识库”,它在大规模数据集上完成了预训练后无需微调,或仅需少许数据的微调,就能直接应用各类应用。“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交互习惯,比如说以后大家用天府市民云,可以和软件直接对话,而不是采用搜索的方式。”
为了加深大家对AI大模型的理解,周涛现场展示了AI大模型在艺术、智能客服、智能归档等方面的应用。他举例,比如说工业制造,AI大模型可以为用户提供工程设计、实施、运维、生产管控等各维度专业知识,形成工业领域行业知识、专业知识、厂内知识、操作指导的生成式检索,还能提供工业级设备控制程序动态编程知识。“我认为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人,我们见证了一项不亚于人类的非生命智能的产生,这种颠覆性的技术是难能可贵的,希望在座各位都能成为新技术的‘弄潮儿’。”
现场,专家学者的精彩分享让在座的企业嘉宾“跃跃欲试”。聚焦产业发展与科技成果转化,大家纷纷亮出自家企业的技术“绝活”和最新发展,现场精彩不断、掌声雷动。
创意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花福军不仅介绍了公司的各类创意大模型生态产品,还热情分享了公司“携手人工智能链主企业,共谋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愿景;四川华鲲振宇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朱瑞峰则从研发能力、供应链能力、服务能力等方面对企业进行了立体介绍;成都数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成都耐视特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也围绕增链补链强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等进行了相关技术及案例分享。
建言——
行业专家深度观察
蓉城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强劲
在此次人工智能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上,不少深耕人工智能行业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围绕人工智能前沿创新技术赋能作用,给成都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与建言。
针对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发展趋势,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周涛认为,大语言模型将面临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我们对现有大模型进行一个量级的跨越式发展,比如说引入十万亿参数,甚至百万亿参数,届时可能不再需要进行人工训练学习,就可以直接使用其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周涛进一步提到,而另一个方向则是面向各个行业领域,针对各行业特点研发出专业化的大模型。“比如说它推理能力很强,亦或是艺术创作能力、情感交流能力很擅长,所以这也许是一条极其宽广的发展道路。”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迭代,成都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技术革新的新机遇与关键节点?“我认为最大的优势便是人才,成都有稳定且优质的人才供给。”周涛解释到,成都拥有以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为代表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加之城市极高的舒适度与幸福感也对相关人才的招引有着助力作用。
想发展好人工智能产业,便要直面痛点与堵点。“成都目前缺少人工智能领域的龙头企业为产业发展做支撑,所以在产业链上往往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周涛直言道,成都可以在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新企业上下功夫,给予一些政策、资金、环境上的支持,并且可以打造一系列AI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让企业参与其中。从而以市场需求,进一步吸引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企业来蓉发展。
“当下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是一个AI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这次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上,我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成都科技企业崛起,让我们对成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更加充满信心和动力。”华鲲振宇产品与解决方案行销部副部长朱瑞峰说,这是一个极好展示企业最新技术成果的机会,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与更多领域的伙伴开展合作,促进成果的落地应用,为更多行业核心业务场景孵化出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成都是一个年轻、时尚的城市,年轻代表活力和朝气,时尚充满挑战和创新。”在朱瑞峰看来,人工智能产业早已在成都这个充满活力的都市萌生发芽。
那么作为四川本土培育的国产智能算力领先企业以及人工智能终端链主,如何在成都人工智能发展之路上实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同时发力?“首先是深耕企业自身的技术研发团队,不断以创新驱动产品升级换代。其次,应该不断深入行业,了解人工智能产业与市场的痛点和难点,结合不同的业务领域,有针对性的产出一体化的智能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成果的快速落地与应用。”朱瑞峰表示,企业始终是创新的主体,成都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企业也应该将创新作为第一要义,从而以技术成果赋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崛起,我们相信成都的人工智能也将迈向时代的前沿。”朱瑞峰总结道。(温彩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