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支持“四类地区”振兴发展,将建立“1+1帮1”新机制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08-17 11:03:02 编辑:戚译升 点击:
8月15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国有企业支持“四类地区”振兴发展新闻发布会。
会议指出,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民族地区、盆周山区是四川区域发展的突出短板和推进共同富裕的薄弱地区。为加快推进“四类地区”振兴发展,四川明确了实施欠发达县域结对共富行动,并提出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增强振兴活力。

据了解,今年8月1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民族地区盆周山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对“四类地区”振兴发展作出全面的部署和安排,强调要实施欠发达县域结对共富行动,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示范和带动作用”,助力推动“四类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县域振兴发展。
为全力支持“四类地区”振兴发展,冯文生表示,四川将建立国有企业“1+1帮1”机制即“一户中央在川企业+一户地方国有企业”结对帮扶1个欠发达县,并从扩大产业投资、深化企地合作、组建振兴发展基金、延伸拓宽流通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培育人才队伍六个方面推动国有企业助力“四类地区”振兴发展。
一是积极扩大产业投资。以“股权合作、联合开发、就地注册、互利多赢”模式,培育和壮大一批现代化特色产业项目,助力建设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绿色低碳产业集中承载区,推动重要工业领域布点、连线、扩面。加大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深加工项目,积极发展川粮油、川畜、川菜、川果、川茶、川竹、川药等特色产业,支持或共建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聚焦内联外畅,着力改善交通出行、电力保障和信息通信能力,助力欠发达县域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积极帮助有条件的县域开发旅游资源,带动和推进特色旅游经济发展。坚持因地制宜,量质并重,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助力构建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是深化企地战略合作。深入推进“国企市州行”,推动国有企业产业、技术、人才等优势与欠发达县域资源禀赋相结合,围绕欠发达县域水风光油气、矿产等优势资源的勘查开发、整合利用、递进升级和产业延展,深挖企地合作潜能,紧贴符合当地产业规划、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符合市场化运作要求,积极参与优势资源综合开发,力争在清洁能源利用、矿产资源开发、原材料加工、产业集群打造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助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组建振兴发展基金。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放大功能,支持国资国企采取市场化手段与欠发达县域共建“振兴产业发展基金”,为欠发达县域产业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清洁能源开发、文旅项目建设等领域共同探索推动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和绿色低碳发展子基金,加快项目孵化落地。坚持产业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引导各类资本、技术、项目、信息等要素资源向欠发达县域汇聚,向特色优势项目和新材料、新能源等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加快形成欠发达县域“基金+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四是延伸拓宽流通渠道。依托国有企业物贸服务平台、商贸流通平台、电商推广平台,积极开展产品推介和对外贸易,帮助构建优质特色产品内外流通网络,拓宽销售渠道,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统筹农产品生产地、聚集地、销售地市场,积极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支持仓储、冷链、烘干等设施建设,培育产销冷链集配中心,打造一批县域批发市场、商品集散中心和物流基地。充分利用西博会、进出口商品展、农博会、熊猫消费节等会展开放平台,组织帮扶地区积极参展参会,多渠道搭建展示宣传平台,提升区域经济和文化的吸引力。
五是持续助力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持续推进乡村振兴。鼓励支持国有企业在整村风貌打造、文化遗产遗迹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打造等方面献计献策、出资出力。充分借鉴企业文化培育的方式方法,帮助欠发达县域脱贫村提炼具有乡土气息浓郁、催人奋进向上的价值观文化,搭建乡村文化宣传平台,制作传承载体,推进文明村风、淳朴民风和良好家风的培育和建设。
六是锻造培育人才队伍。着眼培养懂经济、会管理、善决策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组织欠发达地区业务骨干到国有企业顶岗锻炼。依托国有企业管理资源,将公司化运营模式、多元化生产方式、多样化增收模式“注入”欠发达地区产业培育和项目打造全过程。引导欠发达地区新型职业农民接受涉农高等职业教育,支持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和家庭农场经营者参加职称评审、技能等级认定。(杜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