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5年行动计划发布
产业目标
●力争2025年航天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2030年航天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培育百亿级企业2—3家
●50亿级企业3—5家
●10亿级企业10家以上
●打造商业航天创新发展新高地
产业布局
●成都都市圈
重点布局火箭、卫星、终端设备、地面系统和配套设备的研发制造以及卫星应用
●凉山州
重点布局火箭卫星总装总测及商业发射
●绵阳市
重点布局火箭、发动机制造及卫星应用等
●南充市
重点布局航天防务装备生产制造
●自贡市、泸州市
重点布局航天材料及火工品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遂宁市、内江市
重点布局卫星管控、卫星数据测控和信息数据处理应用
4月29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四川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年)》(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力争2025年航天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2030年达1000亿元,培育百亿级企业2至3家、50亿级企业3至5家、10亿级企业10家以上,打造商业航天创新发展新高地。
为何要出台《行动计划》?计划有哪些内容?有何亮点?
一个目的
按照产业链发展来规划,最终目的是要把四川打造成为航天强省
先看基础优势。四川是国家布局的航天战略基地,同时拥有国家发射基地、良好发射条件、全产业链体系和战略腹地区位,综合优势全国少有。“总的来说,四川发展商业航天的基础较好、潜力较大。”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孟令杰说。
创新主体方面,四川在火箭批量生产、卫星载荷研制、卫星测运控等方面拥有实力雄厚的“国家队”,同时还吸引了多家头部商业航天公司落地。其中,星河动力和星际荣耀是国内目前可稳定执行发射任务的民营商业火箭公司代表,今年以来持续产出新成果:1月,由资阳总装出厂的星河动力首枚谷神星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3月,星际荣耀在绵阳建成火箭发动机试车台并首次点火试验……
发射场,是商业航天重要的基础设施。这方面,四川拥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再看顶层设计。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随后,四川又把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等列为增强四川发展能级的新赛道。
“结合四川已有的基础,瞄准明确的发展方向,《行动计划》顺势而出,且十分必要。”相关业内人士说,《行动计划》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引领,相比此前相关政策,更具有四川特色,也更加全面,“可以说,就是按照产业链发展来规划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四川打造成为航天强省。”
四大任务
规划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形成30个以上典型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等
《行动计划》明确四大任务:提升商业航天发射能力、增强创新动能、夯实产业基础、拓展应用场景,包括规划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10个以上、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0个以上,构建“双核引领、多地协同”的空间布局,形成30个以上典型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等。
提升商业航天发射能力方面,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按照“四区一配套”布局,发挥凉山州发射资源优势,规划建设发射场园区。打造商业航天聚集区,通过招引星箭制造企业及产业链配套企业等措施,尽快形成商业航天产业集聚效应。
增强创新动能方面,通过支持企业承担国家航天领域重大工程、重点型号任务,鼓励发展大运力、低成本、可复用火箭等途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搭建航天领域科学装置、概念及产品验证中心等共性技术创新平台。
夯实产业基础方面,通过内培外引壮大经营主体、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建强商业航天产业链条。
拓展应用场景方面,通过服务国家卫星互联网建设大局、引导上下游企业协同布局、提升“星频站网端”全链路核心竞争力等措施,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
两大亮点
以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为抓手,构建“双核引领、多地协同”的产业布局
具体来看,《行动计划》有两大亮点。首先是将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放在首位。相关业内人士认为,这既是四川发展商业航天的缩影,也是一个有力抓手。通过抓住这个“牛鼻子”,有助于健全全省商业航天产业链。
商业航天产业链上,发射服务是连接上下游、承上启下的核心环节。采访中,国内多家商业火箭、卫星研制头部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各发射场任务饱和,“卫星等火箭、火箭等发射”问题突出。“可以说,发射能力已成为制约商业航天发展的瓶颈。”相关业内人士介绍,《行动计划》尤其注重解决商业航天发展的核心问题,提出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
在相关业内人士看来,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还能在四川产生企业集聚效应,有助于带动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发展。“因此,依托发射场,还要打造产业承载区。”他解释,这不仅有助于吸引产业链上游的星箭龙头企业前端研发落地,在其带动下,配套企业也会加速集聚,从而促进商业航天产业集聚效应尽快形成。
另一大亮点是提出构建“双核引领、多地协同”的产业布局。相关业内人士表示,这是出于加快推动全省商业航天产业建圈强链的考量。
具体来看,“双核”是指成都都市圈和凉山州,“多地”是指绵阳、宜宾、泸州、南充、自贡、遂宁、内江等地,共同形成“协同”的空间布局,打造多业态融合的商业航天产业体系。比如,成都都市圈重点布局火箭、卫星、终端设备、地面系统和配套设备的研制以及卫星应用,凉山州布局火箭卫星总装总测及商业发射,绵阳布局火箭、发动机制造及卫星应用等,南充布局航天防务装备生产制造等。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