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贡:扎根教育沃土 点燃育人星火 对话全国先进工作者、四川省特级教师刘华
在教育的广袤天地间,有这样一位耕耘者,他以26年如一日的坚守,将三尺讲台化作科技报国与生态育人的实践场;他用28年的党员初心,诠释着新时代教师“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他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四川省特级教师,更是万千学子眼中点亮求知之路的引路人——自贡市富顺第二中学校教师刘华。
刘华的日常备课(摄影冯常英)
以创新为笔绘就特色育人画卷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在课堂教学中,他打破学科壁垒,创新构建“情境-探究”教学模式,将生物知识与国防科技、生态环境保护等深度融合,让知识在学生面前“活”起来,不断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求知欲。
刘华的三尺讲台(摄影冯常英)
在国防教育的创新实践中,2021年,刘华以我国海军372号潜艇意外遭遇“海中断崖”并成功自救事迹为创新教学的灵感源泉,带领学生围绕“海中断崖”场景,创作了“人为海中断崖”“反制海中断崖”等一系列作品,构建起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潜艇攻防作战体系。这些充满科技智慧与战略思维的作品在锦囊-2021、2023未来战争场景与创意征集活动中荣获优秀作品奖,刘华也两次受邀在全国颁奖典礼上分享创作历程与青少年科普教育经验。课堂上,他以专业的知识,向学生讲解潜艇在水中浮力与重力的关系,以及“海中断崖”产生的物理原理,让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更激发了爱国情怀与国防意识。
刘华为学生们答疑解惑(摄影冯常英)
在航天科普领域,刘华同样成绩斐然。他引导学生观察老校门屋檐上苔藓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生态优势,结合苔藓光合作用能力强、能改善土壤等特点,指导学生设计出《苔藓的复苏》月球生命科学实验方案。该方案从全国千余份作品中脱颖而出,在“嫦娥七号”探测任务科普载荷创意试验征集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这一成果的背后,是刘华对学生创新思维的精心培育,也是他将生态知识与航天科技巧妙融合的生动体现。
刘华为学生们答疑解惑(摄影冯常英)
以科研为帆引领教育改革浪潮
刘华不仅是教学一线的佼佼者,更是教育科研的领航者。他始终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教育变革的方向。他主持或主研课题研究项目多达12项,两次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教研成果获省级以上奖15项,发表论文5篇,参与编写《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等著作3本。每一项成果都凝结着他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累累硕果更见证着这位教育改革者的求索足迹。
刘华与学生们的“移动课堂”(摄影冯常英)
为践行绿色教育理念,他和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将环境教育与科技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创新提出中学环境教育的“12345”策略,并获得四川省第三届教学成果一等奖。通过该策略的实施,一批具有良好生态文明素养的青年学生茁壮成长,一群精于生态文明教育的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多项实用的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2020年,他立项省级课题《高中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该课题于2023年结题,并获得自贡市第三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刘华与学生们的“移动课堂”(摄影冯常英)
此外,刘华还积极推动各类公益示范项目与宣传活动。他推动的四川省环境宣传教育公益示范项目《争当沱江小河长,携手呵护母亲河》,组织联合沱江流域6市22所学校10000余名学生参与,形成多维立体“小河长”作用机制,有力推进了沱江污染综合治理;2022年,他推动的“气候行动周”主题宣传活动,获得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二等奖。同时,他积极联系各方资源,推动校园科普基地建设,2021年建成校园气象站,2024年建成农村中学“航天主题”科技馆,为学校赢得国家级绿色学校、全国航天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
刘华与学生们的“移动课堂”(摄影冯常英)
以传承为桥助力教师共同成长
教育从来不是独行路。在学校“13510”教师梯级培养体系中,刘华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研究感悟,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成长路径,帮助他们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刘华与工作室成员一起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带领一群人一起成长,通过“名师领航工程”,打造“1名首席+3名骨干+N名新秀”的雁阵梯队,形成了一支“头雁引领、群雁齐飞”的活力之师。送教下乡时,他目睹乡村孩子捧着太空种子时的珍视之情,立志与乡村教师一起点亮孩子的科学梦想。如今,他的团队已经走出多位市县骨干教师,他坦言,这份传承的接力棒,比任何荣誉都更有分量。
作为市、县生物名师工作室的导师和领衔人,刘华针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痛点,创新开展“靶向教研”“课例研磨”等活动。近年来,在他的指导下,有30余人次获得国家、省市级优质课奖励,20余人成长为市县名教师、骨干教师。在赵化中学等乡村校园里,他累计开展30余场送教下乡活动,播撒的“太空种植”“生态保护”种子,让7000余名乡村学子触摸到科学前沿。
在同事眼中,刘华是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杰出引领者。他以前瞻的教育视野与深厚的专业素养,积极推动智能技术赋能课堂,助力教师实现精准教学与个性化辅导,全面提升教学效能。在科学教育领域,他立足学校办学传统,创新构建“水润十岭”三位一体课程体系,为学校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学生眼里,他是位认真负责、和蔼可亲且见多识广的老师。课堂上,他善用贴近生活的案例与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理清逻辑脉络。课余,他尤为注重引导知识与实践结合,让大家在深化理解中感悟学科魅力,渐渐对生物学科萌生浓厚兴趣。
以使命为脉在坚守中预见未来
教育,是让每个生命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26年教育历程中,我从初次站上讲台,到如今不断学习以实现提升,积极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努力开拓特色教育新路径。在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这一职业所承载的光荣与使命。”刘华感慨道。行而不辍,履践致远。未来,他将继续坚守教育初心,勇担时代使命,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为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拼搏奋进,努力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从三尺讲台到科研高地,从生态教育到教师培育,刘华的教育故事仍在续写。那些被他点燃的创新火种,那些被他托举的教育梦想,正化作璀璨星河,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