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谈转业干部的创业之路:只是换了个战场继续战斗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01-10 09:32:09 编辑:肖婷源 点击:
在攀成钢商圈的高楼林立中,成都的节奏似乎也要快上几分。穿行在都市生活的车水马龙里,如何让自己慢下来、沉下心,找到我们自己的来路和去路?我们希望能在全国首家姓氏文化博物馆找到答案。

穿过汇泉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图书角上到二楼,有谁能想到,这里竟是别有洞天?大面积枣红色木质老物件的陈列,仿佛让这一方空间都“上了年岁”,正在时光穿越中恍惚着,左手边的半遮门帘一挑,中气十足的声音就这么将我们拽回现实中。来人正是郑华,原西部战区空军司令部宣传办主任,退役后自主择业,一手创办了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年接待近4万人次,成为姓氏文化传承路上的创新引领者。
从“地方青年”到“合格军人”,从一张黑板报开始
郑华拿着一张手写的讲话稿,正在斟酌其间的措辞。他一边将我们迎进茶室,一边扬了扬手中的纸张说:“没办法,我们老宣传人的习惯了。”他说的习惯,便是他过去20年部队宣传工作中形成的手写稿件的习惯。

1996年12月,年仅18岁的郑华在家人的劝导下应召入伍。揣着“锻炼锻炼”和“归正价值观”的想法,郑华成了当年济南军区空军第七训练团众多新兵中的一员。
“哪些人能写字?哪些人会画画?”当时18岁的郑华万万没想到,他人生的第一次“面试”竟然遇到了这样的“考题”。虽然和想象中的军旅生活不太一样,但这一点也难不倒从小热爱并有过美术专业学习经历的郑华。同样让他没想到的是,就因为这一帖字、一幅画,为济南军区空军第七训练团办黑板报的任务就落到了他身上,并从此崭露头角,从济南空军的一名宣传干事,到西部战区空军司令部直属工作处宣传办主任,获奖无数,并荣立几次三等功。
说起来似乎用“一帆风顺”就能轻松概括的部队生活,回过头来看,郑华的回忆里却全是从未间断的学习和刻苦钻研。

他从不满足于自己既有的一技之长,而是利用一切的碎片时间,在本就出类拔萃的书法和国画一途精益求精,练就了一手漂亮的国画丹青技法。当然,谁也不会认为部队的宣传任务是仅靠一手好字或者绘画技能就能完成的。1998年3月,郑华被分派到成飞,“从一个团到大机关,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如何正确解读上层政策,如何准确传达到各个部门,稿子如何遣词造句……跟身边的领导、同志请教,从大量的资料中汲取知识,郑华像一个求知若渴的学生,一头扎进了军旅文化宣传之中,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提升自身的能力,最终为其所在部队捧回一项又一项荣誉,同时,也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成就。
二十年间练就的这项学习技能以及超强的学习能力,也伴随着郑华从部队到地方,并将令其受益一生。
带着荣耀回归社会,他用一座博物馆圆梦初心
或许,单一的军营生活让今天看上去和昨天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总有一天是特别的。2016年初的某一天,郑华再次接到了一道选择题,和初入军营时相反,这一次的选择是“推荐就业”“安排就业”和“自主择业”,郑华知道,脱下军装的这一刻很快就要到来了。
“我用20年献给了部队,虽然有很多不舍,但是终究要脱下军装,那我便要全情投入到我的另一个爱好中去。”郑华说的爱好,就是他多年收藏的明清时期有关家风家训的牌匾、对联、家谱等1万多件老物件。

如果单是作为爱好,收藏起来“独乐乐”就够了,但郑华的想法并不止于此。他更希望让更多的人透过这些老物件,看到这种家学文化、领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并逐渐重视起来,最终再一代代传承下去。
事实上,早在2015年,他的这个想法就已经初步得到了论证。那一年,成都着力打造“一中心三群落”的博物馆发展格局,当时正在筹备一个家学博物馆,彼时还在部队的郑华接到有关部门的邀约,将自己多年的藏品悉数展出。展出之后反响很大,这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郑华的想法并不是天马行空。但是仅仅只是阶段性的展出,郑华觉得并没能完全发挥出这些老物件的社会价值。
如何才能更广泛地弘扬家学文化?这个念头一直在郑华的脑海中盘亘。于是,2016年底,站完自己的“最后一班岗”,郑华没有大多数转业军人回归地方的迷茫,他没有任何犹豫地选择了自主择业,他要给自己珍藏多年的宝贝们一个更好的归宿和未来。
于是,很快,经他一手创办的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就建起来了。从始至终,郑华给这个博物馆的定位就是“家风传承”,正是这一精准定位,才填补了国内姓氏文化实物收藏、研究、展示的空白。而他自己则自觉肩负起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使命,让姓氏文化、家学文化能影响更多的人。

如果要用时下潮流的一个词来形容郑华,我想,“人间清醒”再贴切不过。他始终清晰地知道自己人生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并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排除一切困难。
只要不改初心,排除万难也要实现目标
要说创业之路上最不缺的,一定是困难,你不确定这些随时可能蹦出来的“拦路虎”是给你当头一棒,还是制造一些无关痛痒的麻烦,又或是耗光你的血槽从此一蹶不振。
少年时期就坚持的爱好,部队生活也从未荒废的手艺,已臻成熟并成功实验的构思雏形……郑华的自主择业之路已然平稳过渡,但是他仍然遭遇了数不清的困难,走了很多的弯路。
“原来打算建一个线上的家学文化平台,这在我的脑子里已经过了无数遍了。但只有到了真正实施的时候,才知道并不如想象那般轻松。”郑华说,他想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搭建一个平台,方便所有对寻根、问祖、修谱有需求的人进行查询,“但是深入了解之后才知道工作量庞大到我根本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实现。”最早对博物馆的构架不能迎合地方,这只“拦路虎”无疑是给了郑华当头一棒。“部队教会我们要迎难而上,只要目标不变,遇山开山,逢水搭桥。”郑华一边与平台搭建方沟通,一边不断修正自己的架构思路,“虽然多花了些钱,但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当中。”

如果说软件开发是郑华的盲区,那品牌宣传这件事情对一个老政工宣传人来说,应该是十拿九稳的,然而事实亦不尽然。“别人做的内容轻轻松松1万多的流量,我费劲巴拉也只有几百。”尽管郑华已经非常努力地摸索当下的新鲜玩法,但二十多年老宣传的路子已经根深蒂固,一时之间竟手足无措。公司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馆长,你现在所做的东西可能只有老年人会喜欢,年轻人不会感兴趣的。”于是,郑华开始虚心请教,认真学习年轻人喜欢的新奇、刁钻的东西,如今,渐渐摸到了一些门路,也找到了精准的定位人群。

没有谁的创业之路是一帆风顺的,在郑华看来,这些困难都算不得什么,只要守住自己的初心,便能时时提醒自己,“我要的是什么?”郑华笑着说:“这就和在部队打仗是一样的,目标不变,那么就得排除万难地完成任务。如今,我只是换了个战场继续战斗而已。”
馆长之外,他成了时下最IN的“斜杠大叔”
但凡和文物沾边,就总是和大多数人隔着千山万水,事实上,郑华的“战场”毕竟只是少数人的战场。如果说单霁翔让故宫走下神坛,走近老百姓,郑华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让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走近更多人、让家风家学文化走近更多的家庭。所以,馆长之外,他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他偶尔会客串讲解员。随着博物馆的藏品越来越多,知名度越来越大,来馆参观的人员形形色色。遇到某个单位组团来参观并组织培训时,郑华偶尔也会客串一下讲解员,为参观人员讲解每一块匾额、每一本族谱,甚至每一块角花背后的故事。“这个叫梁托,你看上面的缺口一定是八卦型的;这两个叫角花,原来是嵌在门楣的两根圆檩上面的……”他对馆里的每一个宝贝都如数家珍,讲解员这活儿他干起来乐此不疲。

另外一件让郑华异常兴奋的事情,便是修复。无论是修复族谱,还是修复祖先画像,又或是修复一块石雕,都能让郑华沉浸到一个匠人的世界中。“我爷爷从前就老说,‘天干三年饿不死手艺人’,这可能是促使我最初选择绘画、石雕的原因,也让我这门‘手艺’在二十年军旅生涯中学以致用,并让我脱下军装后还能重拾初心,再次走上艺术这条路。”郑华走到摞起来的几口大木箱子前,献宝似的打开其中一口,小心翼翼地碰出一个卷轴展开来,竟是一幅破烂不堪的祖先像。“你别看它们破成这样,少则几天,多则一个月,我就能修复好,到时候你就能看到它们是多么精美了。”

除此之外,郑华玩起小视频来也如鱼得水。他将古建筑构件、家风家训等相对枯燥的传统文化知识用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出来,拍成有趣、有料、有内涵的小视频,发布在一个名为“百家堂扛把子”的抖音账号上,自己策划、自己出镜,目前已经收获了小众领域的近万人关注。
“部队的生活,给我留下了人生最精彩的一道‘伤疤’。”
回看整个采访过程,郑华说的最多的便是“部队教会我”。这个像口头禅一样的说法,实际上已经渗入他的灵魂。“二十年部队的生活,给我的人生留下了一道‘伤疤’,”郑华认真地说,“最精彩的一道‘伤疤’!”在部队养成的行为习惯、工作作风,甚至多年积累的宣传经验,都成了郑华创业路上的基石和准则,让他在创业之路上稳步前行,并取得如今的成就。
作为转业干部自主择业的成功案例,郑华的经验全是实打实的。如今,郑华管理着17个人的团队,其中有10人是各行各业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郑华称他们为“无价之宝”。“再好的将军,没得兵给你打仗,那等于白说。”郑华说,办企业找准人很关键。

再说他的用人标准,就更是别具一格。“员工想要什么,我能不能给他?双方能达成一致,就找到了一路同行的平衡点。”郑华说,“我希望跟我在一起的人,3年之后都能出去创业,我从来不会舍不得放人。这也是部队教给我的,当了营长就要考虑当团长,当了团长就要考虑当师长。”郑华笑着说,如果以后从他这儿出去的人都能在各行各业独当一面,那他就是真正的成功了。
最后,作为过来人的经验,他再次提到了“学习”。“先打工,再考虑要不要创业。用2-3年,甚至3-5年深入学习。国家给了我们经济上的保障了,我们何不再多做几年学生呢?”郑华说,他自己也走了很多的弯路,好在能够做到放下身段,虚心学习。他建议选择了自主择业的转业干部们,要给自己当一回“尖刀班”,先去摸清当下的市场形势,积累了深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经历,再把部队的方法运用到地方工作中,创业就变得很简单了。他希望自己的这些经验能给到后来的创业者一些启发,能让转业干部的自主择业之途少一些弯路。
送别我们,郑华匆匆赶往一幅祖先像的修复现场,今天,他要和很多人一起,见证一场跨越数百年的精彩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