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资阳濛溪河遗址考古发掘专家座谈会在乐至县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基本建设在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了石器、动物化石以及植物等丰富的遗物专家认为,濛溪河遗址对重新认识资阳人和研究四川盆地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计模式、古环境地貌等学术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上世纪50年代,“资阳人”头骨的发现引起了世界关注。70年之后,旧石器遗址在资阳再露头角。2021年9月,因洪水导致河岸垮塌,冲刷出部分动物化石、石制品等遗物,经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所所长郑喆轩现场勘察,发现保存较好的地层剖面。由于垮塌严重,2022年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所联合资阳市文物局、雁江区、乐至县文管所联合展开遗址抢救性发掘工作,一方面为了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保护一批重要旧石器时代遗存,另一方面初步理清遗址环境、年代和文化面貌问题,从而能为鲤鱼桥、资阳人等遗址的相关问题提供新的线索。2022年1月,考古工作正式开启,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介绍,濛溪河遗址包含多个地层及较丰富的遗物,目前为止共出土各类石器和动物化石千余件,石制品包括典型的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等。动物化石都比较破碎,部分可鉴别种属,包括牛、犀牛、大象、鹿等,还发现有疑似木器、骨器。同时浮选工作发现大量植物类遗存,以及石制品碎屑、化石等。整体而言,遗址遗存丰富,石制品、化石较多,植物类遗存在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得以大量保存非常重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遗址还发现了疑似骨器和木器,这在旧石器遗址中也不多见。
通过初步的碳十四测年,濛溪河遗址年代超过4万年。出土丰富的石制品等遗物表明该区域是古人类频繁活动的场所,相关发现对研究四川盆地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计模式、人群迁徙、古环境地貌等学术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遗址的材料将进一步完善四川地区乃至中国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时空框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肖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