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公共平台实验室
在西部(成都)科学城核心区,天府海创园2号楼2楼,有一个服务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芯”平台——在这里,通过中试验证,可以提前解决芯片制造中的“疑难杂症”,助力企业完成从芯片设计到量产这一“关键一跃”,加快芯片量产进程,实现“加速跑”。
这就是天府新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公共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为成都、重庆等地70余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数千机次的专业服务。
补齐中试短板
为企业发展添加“芯”动能
对于一个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来说,中试究竟有多重要?天府新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公共平台运营负责人王静雯十分肯定地表示:“芯片在大规模量产前,中试非常重要且必要,否则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而言,中试可以帮助企业在芯片量产前完成芯片性能、稳定性等指标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帮助企业少走‘弯路’。”王静雯介绍,天府新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公共平台正是致力于为西南地区集成电路中小微企业、创新团队提供中试检测服务的第三方公共平台,助力他们完成从芯片设计到量产这一“关键一跃”。
事实上,成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中试环节曾一度出现依赖外地平台的情形。可喜的是,成都集成电路中试这一关键环节正在加快补上。随着成都一批本地中试平台投运,越来越多的成都乃至西南地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不必再“舍近求远”,在成都就可以享受到专业的本地化集成电路技术服务,大幅提高产品研发效率。“成都科学城有不少集成电路相关企业,以前需要打‘飞的’的距离,一下子变成可能只需要骑个自行车的距离,这对帮助本地集成电路企业加快实现成果转化大有裨益。”王静雯说道。
提供40余项中试服务
已累计服务70余家企业
走进占地近3000平方米的天府新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公共平台,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各个实验室正忙碌有序地运转着。据介绍,该平台建有万级洁净间的ATE实验室(自动测试机台)、环境可靠性实验室、失效分析实验室、电性实验室等,可以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各类芯片的概念验证、中试检测、小批量试生产、失效分析、老化测试等40余项检测服务。
“大家可以把平台中试检测简单理解为一个‘芯片医院’,这些实验室相当于医院的科室,提供芯片‘体检体测’‘病情诊断’等服务。”王静雯介绍道。
平台除了购置了先进的实验设备,还引入了专业的技术服务人员。天府新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公共平台采用“校地企”联合运营的模式,有效整合了成都天投集团、电子科技大学天府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上海季丰电子等多方力量。平台还联合国产EDA龙头企业华大九天落地共建了国内首个模拟电路后仿真云服务联合实验室。
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为成都、重庆等地70余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数千机次的专业服务。无线充电领域新兴头部企业成都市易冲半导体有限公司正在加快车规芯片研发,目前已把超过60%的芯片中试检测验证业务交由天府新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公共平台完成。
建联盟强生态
推动科技成果就近就地转化
自今年6月正式投运以来,天府新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公共平台已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事实上,除了提供技术服务,平台还提供教育培训服务、创新创业及应用推广服务,并积极建联盟、强生态——平台推动组建的四川天府集成电路产业创新联盟,目前已聚集了集成电路高校、设计企业、IP架构、投资基金、封测制造等2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经促成多家联盟内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平台牵头建设的天府新区集成电路仪器共享平台已上线发布,聚合了区域内共建单位9家,整理上线272台/套仪器设备,发布232种技术服务能力。
眼下,成都正全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一号工程”,并积极建设一批中试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就在今年7月,《成都市进一步有力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和《成都市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资助管理办法(试行)》印发,这对中试平台运营方来说是一个政策利好。
王静雯表示,接下来,平台还将不断提高运营和服务水平,并将以平台为桥梁纽带,带动更多具有行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集成电路产业链相关伙伴加入“朋友圈”,共建“生态圈”,“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中试服务需求旺盛,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平台也将深耕中试平台建设,持续为成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发展赋能,推动科技成果就近就地创新转化。”(选送单位:天府新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