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04-07 14:03:41 编辑:田恒铭 点击:
2月中旬,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20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我国是农业大国,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不言而喻。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纵观世界强国发展史,一个国家要真正强大,必须有强大农业作支撑,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不受制于人。建设农业强国既是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在完成脱贫攻坚这个世纪难题、世界难题之后,中央又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并要求扎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工作,保护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持续稳定繁荣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富裕。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立足当前,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并着眼长远,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安排。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掌握宏观政策指导的前提下,笔者从微观层面就乡村振兴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是加大撂荒地治理力度,藏粮于地。一个时期以来,因为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土地撂荒现象十分普遍,有的地方耕地撂荒率还是比较高。经过脱贫攻坚战,大面积撂荒耕地被流转成为脱贫攻坚产业园,但仍有部分撂荒地还在荒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治理撂荒地是一个重要方面,耕地面积是确保粮食总量的根本。四川省南充市阆中把撂荒地治理作为扩大粮食播面的突破口,出台五条“硬措施”,采取督促农户自主种、引导主体流转种、社会化服务组织托管种、集体经济组织代管兜底种等方式,2022年如期实现撂荒地“全面清零”的目标。
二是提高土地耕种技术,藏粮于技。“主攻单产”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要求。单产怎样才能上去?靠的就是技术水平的提高。科技兴农、科学种田一直是农业生产上的主旋律,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制就是其保障。在科技兴农、科学种田上,目前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过去被称为的脱贫攻坚产业园现在称为乡村振兴就业园,因为土地整治,连片耕作,自觉投入资金实施科技种植,科技化程度较高,粮食产量以及土地产出率都较高;一种是单家独户耕种的农户,由于地块分散、面积较小,除了在良种方面做得较好外,其余方面就投入不足,或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粮食产量和土地产出率就较低。因此,无论是业主还是农户,都必须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才能够提高粮食单产和其他作物的产出率,提高土地种植效益。
三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藏效于园。传统农业种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规模小,小而全,效率低,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如何转型升级?建造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一条有效途径。目前,南充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全省领先。新建特色产业基地、园区(粮油园区),全市现代农业园区总量达11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一般都在千亩以上,园区有配套的交通、水系、渠系、管道、生物杀虫等设施,实行工厂化生产。有规模,方能降成本;有产量,方能成气候;有气候,才有利于发展深加工,进而打造区域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是“国之大者”,地方各级政府要深刻领会总书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论述,把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认认真真踏踏实实落到实处,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及时兑现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各项惠农政策,保障农民基本收益,让农民种粮不吃亏,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增量、增产、增收”目标。(阆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