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权为民赋,责重山岳,应常怀敬畏之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党员干部无戒惧,无敬畏,行差踏错,悔恨终身。这些反面典型警示我们,党员干部只有正确处理好“畏”与“为”的关系,才不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敬畏人民,方有“为民立命”的作为。古语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一旦失去人民的支持,也就失去了立足根基。革命年代,无数共产党人舍生忘死,将青春热血奉献给党和人民,改革时期,多少共产党人攻坚克难,在艰苦环境中默默奉献、砥砺前行。一代代共产党人因为心怀人民,胸怀国家,把人民幸福、民族进步和国家昌盛作为理想信念,才有了如今的国泰民安。党员干部应常怀敬畏人民之心,以担当作为和真抓实干的精神,兢兢业业工作,扎扎实实做事,切实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
敬畏权力,方有“两袖清风”的善为。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并非个人所有,而是由所处职位所赋予。如果对权力来源缺乏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就会落入各式各样的陷阱而无法自拔。纵观落马官员,多是因为对权力失去了敬畏,把权力当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无视法纪导致违法乱纪,最终身败名裂。只有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紧迫感,秉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的信念,才能一心为公,用权履职。要对权力常怀敬畏,明晰权力从何而来、为谁而用,真正把权力用在纾群众之所困、解群众之所难、答群众之所问的实际工作中。
敬畏法纪,方有“一身正气”的修为。有权必有责,有责受监督。权力的行使必须在制度的笼子里进行。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权力边界,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触碰、法律底线不逾越”的法律观念,正确处理好公与私、权与法、情与法、利与法的关系,避免以言代法、以权代法、权大于法。把对法律的敬畏转化为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法律准绳下想问题,办事情,在法治框架内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西充县委组织部 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