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则天下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主题,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描绘了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要将战略落地,必当奋发有为。2022年,攀枝花市西区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目标,以百强中心镇、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为抓手,不断夯实农村产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产业发展后劲,书写着农业有干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奔头的精彩答卷。
如今,西区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统一、富民强村与乡村文明相互融合、基层建设和治理创新同步提升的西区特色之路,一幅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乡村振兴画卷在西区大地徐徐展开。
摄影/王禹豪
标杆崛起,现代农业迈大步
初春时节,西区沃圃生智慧农业产业园内,番茄、多萝西西瓜、甜瓜等特色果蔬长势喜人。丽新园艺花卉基地温室大棚内,水雾弥漫,花农们在花丛中忙碌地穿梭。
而这,只是西区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农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2022年,西区打好产业振兴组合拳,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精品农业、生态养殖业等特色产业,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摄影/王禹豪
坚持以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强化示范引领农业标准化生产,带动促进规模化经营,创新实现品牌营销能力。2022年,西区沃圃生智慧农业产业园区被评为市级5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园内建成智能控制中心1处、智慧果蔬大棚22栋、智能温室100余亩。种植番茄、多萝西西瓜、甜瓜等特色果蔬,产量达360余吨,全部销往上海、深圳等地。
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多海拔条件,打造“小而精、优而特”精品农业,大力培育晚熟芒果、特色花卉、优质林果等产业。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民合作社23家、家庭农场54家。
一系列务实的举措,有力带动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在西区广袤乡村不断铺展。
改革争先,鼓起农民钱袋子
西区农村仅有1个镇,6个行政村,47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0014人,耕地面积7879.50亩。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域振兴,落脚点是富民兴村。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底,西区全区村组集体经济总额30568.9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3550.0万元、非经营性资产27018.9万元;集体土地总面积16.6万亩;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1731人,共3881户。
摄影/王东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西区坚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基层党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建立集体经济“一村一策”发展规划和项目专规库,整合各类资源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乡村产业集群的同时,西区坚持市场导向,开启村企“联姻”携手同发展,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由过去简单的发包、租赁拓展到多个领域,来自产业经营、光伏发电、资产收益、入股分红、生产服务等渠道的收入日益增多。
去年,西区芒果产值5000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年产青花椒650吨,产值1000万元;年产成品花卉120余万盆,产值超3000万元;年产苏铁山药300吨,产值360余万元;噹噹鸡出栏3000只,产值30余万元;葡萄产量100吨,产值200余万元。
在大家的努力下,村民们的干劲越来越足、腰包越来越鼓、精神越来越好。
颜值巨变,美丽乡村入画来
走进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格里坪镇金家村,一幢幢漂亮的乡村楼房、绿意盎然的绿化、休闲娱乐的老人小孩……构成了一幅美丽宜居的新农村画卷。
西区文广旅局供图
这样美丽整洁、文明和谐的场景,在西区随处可见。大家纷纷赞叹乡村越来越美了,生活越来越惬意了。
这样的评价,得益于西区农村人居环境的全面整治。
以乡村交通环境改善为重任,打通群众出行、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改(建)农村26条通组路,窄路加宽20余公里;完善安防设施约5公里,新(改)建农村道路16.1公里,完善农村道路安防设施2.57公里。
以“生态宜居”为目标,扎实开展农村“厕所革命”,争取中央改厕资金40.71万元,统筹区级资金56万元,在金桥村和庄上村改厕318户,厕改普及率超过96.3%。
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统筹用好中央资金2000万元,完成9座提灌站、6套阳光堆肥房、4座公共厕所建设;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行动,畜禽养殖粪污执行干湿分离、发酵腐熟、还田还林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
深化农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置,设立2个回收网点,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率达到91%;推广使用可回收农膜,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93%以上。
乡村越来越美,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在西区的乡村沃野,人人洋溢着“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幸福笑脸、家家谋划着“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美好未来。(田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