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乐山市沙湾区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引擎”,聚焦目标任务、强化贯彻落实,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突出党建核心,扛牢政治责任。发挥组织优势,凝聚思想合力。探索建立党员领导干部领学、述学制度,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上讲台”。成功举办换届后新任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培训和乡村振兴专题培训,以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汇聚推动乡村振兴的思想共识和强大合力。严明工作责任,层层传导压力。聚焦“六项行动”,制定《沙湾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任务清单》,每季度下发工作提示,明确重点任务。坚持抓乡促村,压实村“两委”乡村振兴主体责任,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强化考核问效,增强内生动力。建立部务会定期听取和审议基层党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报告制度,结合基层党组织整建提质专项行动和基层党建调研提升活动,常态化开展督导调研,动态掌握工作进展。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纳入年度绩效考核、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班子和干部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抓好选育管用,强化人才支撑。配强乡村“领头雁”。采取线上覆盖培训、线下集中培训的方式,扎实推进乡村两级干部全员轮训工作,重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派好驻村“先锋队”。贯彻落实“1+N”驻点联片驻村帮扶机制,按照“优中选优、尽锐出战”原则,精心组建92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对已脱贫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进行“全覆盖”派驻。并统筹协调驻村工作队选派、培训、管理、考核工作,确保驻村干部选得优、管得严、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培育致富“带头人”。大力培育“农村家庭能人”,委托农业、人社、科技等部门对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手等乡土人才开展专项培训。持续实施“双培双带”工程,高标准制定和实施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持续壮大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队伍。
聚焦产业振兴,壮大集体经济。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围绕“谋、建、管、效”,发挥集体经济项目“强引擎”作用。狠抓项目谋划,每年组织镇村干部通过“两委”会、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等集思广益,立足村情实际谋划一批发展项目。在此基础上,区农业局等组织专家集中开展项目可行性论证和风险评估,择优编制区级项目库。强化项目建设监管,对近3年扶持的27个发展项目分别列出“任务、责任、时限”三张清单,确保项目尽快落地生效。突出项目带动作用,重点扶持“绿化挹峨中药材产业群”“轸溪寨子休闲产业群”“四峨江村茶米产业群”等一批特色产业和“抱团”项目,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组建省级集体经济扶持村“20强联盟”,统筹协调14个“后援团”部门,统一注册地域商标,推动同业共建、政策惠建、平台联建、龙头带建,形成抱团发展的叠加效应,扶持村年均收入突破40万元。
聚力基层治理,培育文明乡风。管好用好服务阵地。扎实推进规范挂牌工作和“牛皮癣”整治工作,督促指导管好用好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持续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扩大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范围。2022年上半年网上办理事项4万余件,办理效率广受群众好评。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广“五治”融合党员群众互联互助基层治理模式,引导基层党员群众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乡村振兴“助推员”、乡风文明“监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完善“村(社区)党组织—党员工作队—党员小分队”的基层党组织底线守护网格化体系,探索党支部下单、党员工作队派单、党员小分队接单的“三单”模式,切实为乡村振兴赋能蓄势。加强网格化治理体系建设。在92个村(社区)组建网格168个,在城区设置专职网格员58名,其余网格全覆盖配齐网格员。统筹选派27名部门主要负责人和15名优秀年轻干部分别担任社区“兼职委员”和“小巷管家”,深度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工作。(王官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