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选择土壤肥沃、质地疏松、背风向阳的田地作为苗床,深耕细研泥土,做到厢面平整。播种前,要将稻种进行翻晒,待午后日暖时下种最为适宜……”3月13日,在阳光和煦、菜花金黄的乐山市沙湾区太平镇付塘村筲箕埂下的一湾田地里,沙湾区政协副主席彭健康率领区政协委员和农业方面的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村民播育水稻和玉米秧苗。
“育好秧苗是确保水稻、玉米丰收的前提和关键,必须抓实做好播种育秧各个环节。”在现场,江海等农业专家从水稻育秧苗床的选择准备、培肥平整、消毒调酸、播种盖膜及后期管护等7个方面,耐心细致地向村民作讲解,关键处还一一作示范,直到大家弄懂为止。
“种了几十年水稻,只知道按季节播种就行,哪晓得育秧还有这么多讲究,难怪家里每年的水稻产量不高,是吃了没有技术的亏!”掌握了育秧全套技术并在专家指导下育了二分多田稻种的村民曾秀蓉十分感慨。
沙湾是成都平原经济区的重要区县,大渡河纵贯全境,粮食生产条件得天独厚。2022年,全区粮食生产面积14.57万亩,总产量达5.3万吨,实现“八连增”。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今年以来,区政协把助力粮食生产作为履职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驻沙市政协委员、下沉市政协委员和全体区政协委员的优势和作用,紧扣做好粮食产业发展规划、破解粮食高产栽培技术难题、解决春耕生产用水及劳动力不足问题等强化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助力稳定粮食播面,确保全区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就是采用宽窄行布置方式,坚持每2米开厢,窄行(0.4米)种两行玉米、宽行(1.6米)种两行大豆,实行玉米与大豆带状间作套种,充分利用边行优势,促进两种作物和谐共生,实现产量与效益双赢……”当天下午,江海等农业专家在完成水稻育种技术培训和指导后,又赶往周埂,向正在地里整地平土的村民培训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技术。一番深入浅出的理论宣讲后,江海脱下外衣,挽起袖子,挥起锄头,一边开厢挖窝做示范,一边耐心细致地做讲解,心领神会的村民不住点头。
![](http://img.tianfupic.com/2023/0313/20230313032005464.jpg)
“不听不知道,一听真奇妙。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不仅玉米产量不会减少,而且还能白捡一季大豆,十分划算。”掌握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周贵成十分感慨。他表示,今年春季他将把家里5亩多旱地全部进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多种粮,多种豆,为“中国饭碗”盛满“中国粮”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抓好大春粮食生产是关键。截至目前,我们已组织政协镇(街道)工作联络站和市、区政协委员,通过开展小微协商、反映社情民意、一线规划指导和开展技术培育等方式,指导村民规划粮食、玉米和大豆等粮食产业1万多亩,帮助解决春耕生产用水、劳动力缺乏、农资短缺等实际问题170多个。”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区政协将围绕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建言资政,针对粮食种管收各个环节发挥多界别委员作用,在加强粮食作物满栽满插、科学有效管护、收获储存销售等方面出实招、下真功、求实效,为全区粮食作物“种得好、管得好、收得好、加工好、卖得好、增收好”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叶启云 陈永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