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山峨眉山市罗目镇徐塘村的田间地头,一垄垄青翠欲滴的藠头迎风而立,成片种植的藠头不仅是村民们增收致富的法宝,也是徐塘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一抹亮色。
徐塘村从2010年就开始种植藠头,当地土质排水良好、温润肥沃,种植藠头地理环境优越,发展至今已成为徐塘村的特色品牌农产品,年产值一百多万元。通过种植藠头,不仅帮助解决了撂荒地问题,也让村民们找到了致富的新途径,日子越过越红火。
3月2日,徐塘村党支部书记王君云带着镇干部到田间地头查看村民藠头种植情况。时值藠头收获季节,成片的藠头郁郁葱葱、整齐林立,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下田拔藠头,一摞摞藠头堆随着村民的忙碌身影立起来,白嫩饱满的藠茎映衬着田野里繁忙的景象。
据了解,目前徐塘村已发展藠头种植130多亩,超过110户农户种植。上半年种水稻,下半年水稻收割后即可种植藠头,并可和豌豆等作物套种,生长周期半年,平均一亩地成本不到2000,经济效益高。
“今年藠头收购价2.2元左右一斤,一亩地能收6000斤,村委牵头给咱们联系收购方,价格公道,我们从地里收好了冲洗干净就能卖。”徐塘村种植户握着手里的藠头说道:“以前我们只知道藠头能腌制,村委给咱们科普才知道藠头也可以炒菜、制作罐头和作为中药材使用,原来小藠头也有大用处。”
![](http://img.tianfupic.com/2023/0310/20230310043024768.png)
近年来,徐塘村逐渐搭建好销售平台,将统一收购与零散售卖相结合,保证了销售稳定。“以前我想带领村民们种植藠头,但是直接告诉村民去种肯定不行,大家也没种过啊。我就把自己家的地拿出来,再承包了一些地,先自己试种,村民们看到了收益过后,自然而然就被带动起来一起种植。”王君云一边翻看着藠头根茎生长情况,一边回忆着过去感慨道:“大约5年前,眼看村里种植藠头的农户越来越多,村“两委”决定以藠头种植为着力点,安排专人指导,扩大产业规模。同时村委积极联系乐山、成都的收购方,帮助村民拓销路,这样村民种植藠头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今年罗目镇深入推进50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徐塘村首吃螃蟹。发展藠头种植和推广套种,不仅贴合了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要求,而且极大填补了岁末年初作物种植的空白,促进一地多收。
![](http://img.tianfupic.com/2023/0310/20230310043035224.png)
“农民干什么都难,但是大家只要舍得干,以点带面、以面带片,都能挣到钱!”王君云朴实的话语映着眼前的藠头林,让人格外动容,“今后我们还将积极响应镇上高标准农田改造工作,壮大藠头等经济作物种植规模,提高整体种植收益,争取让村集体经济收入再创新高。”(峨眉山市委组织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