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河区: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02-21 01:51:29 编辑:王卫东 点击:
近年来,金口河区为把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党建引领“诉源、导向、多元”三大治理工程,形成县级协调落实、乡镇强基固本、群众预警控源的基层治理体系,有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金口河生动实践和创新发展。
聚焦“诉源治理”,矛盾化解从“后端疏导”转为“前端把控”
“基层治理、化解矛盾”是“枫桥经验”的根本定位,要以“就地解决矛盾”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不断创新“枫桥”实践,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
一是建强“一支排查队伍”。建立“村(社区)网格+小区党支部+自管会+楼栋”排查体系,实行“一日双巡”,全覆盖摸排重点矛盾案件,并由专职网格员每日收集梳理信息,按照“急事网上报,大事定期报”原则及时消除隐患700余个,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二是建成“一张阵地网格”。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组建“三官一师”调解队伍,建立“法官工作站”4个,开展主题宣传活动44次,网上立案、庭审直播等1000余场,推动“无讼品牌”创建活动,在金河社区打造全区首个“无讼社区”,推进诉源治理实质化。
三是建立“一套管理机制”。全面实施“一村一辅警”“一村一法律顾问”,对出现的矛盾纠纷采取以人民调解为主、行业调解配合、司法机关指导协同负责的“三同步”矛盾化解新方式,实现矛盾纠纷“发现、上报、处置、督办、评价”闭环管理。
强化“导向治理”,为民服务从“按部就班”转为“整体推进”
“依靠群众、以人为本”是“枫桥经验”的价值追求,要深化改革创新,推动现代群众工作机制发展创新,切实做到“服务不缺位”。
一是以真情换真心。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双报到”等实践活动,2500余名党员通过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先锋创评等形式,与30个村(社区)深度对接,解决政策宣传、帮办代办、基础设施维护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000余件,推动城乡治理“无死角、全覆盖、成常态、见长效”。
二是实干换实效。聚焦医疗、教育矛盾频繁领域,高质量完成5个乡镇、30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体系“三化”建设,加快推进永和一小、二小两校异地合并重建,依托上虞区力量完成“中医理疗科”“微生物实验室”和“日间病房”等科室规范建设,区人民医院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创建取得新进展。
三是共建换共赢。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等组织整合到区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设立阵地,打造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去年累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学习2万余人次,发挥“石榴籽”调解室多元解纷作用,化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和经济债务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1200余件。
突出“多元治理”,社会治理从“单打独斗”转为“共管共治”
“多方参与、协同共治”是枫桥经验的治理思路,通过搭建治理体系、构建运行机制、激活服务成效,不断完善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是强化“自治调”。在农村动态评选县、乡、村三级“荣誉村民”415名,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在社区创新“红心领航”治理模式,整合“德古”“乡贤”“能人”力量,以“五社联动”强大力量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二是对标“提升调”。创新推行集中安置点“红色管家”管理模式,相关做法获得马波书记肯定性批示、全市推广。制发《金口河区高价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先后劝止高额彩礼、高标准丧葬50余起,彝族聘礼金下降约40%。全面推进“除险保安”百日攻坚,曙光村被评为四川省“六无”平安村,金口河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持续多年保持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三是做实“品牌调”。扎实推进“一机关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建设,创新开展“金榜题名”优秀党建品牌培育,全力打造“税约·青春”“瓦山下的堡垒”等特色机关党建品牌,区工商联被评为全国首批“五好”标杆县级工商联,区公安分局永和派出所被评为“2021年度全省公安机关最强支部”。(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