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马边县坚持思想激励、作用发挥、人才培育“多措并举”,用好用活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人才资源,有力补齐小凉山彝区教育、医疗短板弱项,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重思想激励,让帮扶人才有“活力”。将“组团式”帮扶人才纳入县级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范围,确定4名县级领导干部与帮扶人才建立“一对一”联系制度,开展人才座谈会、走访慰问活动8次,交流了解思想动态,收集专家人才“金点子”36条,帮助解决困难问题9个,推动问候、问情、问需、问策常态化制度化。注重选树典型,加大对优秀帮扶人才的宣传力度,累计发布各类宣传报道12条,充分发挥人才示范效应,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
重作用发挥,让干事创业有“平台”。组织召开协调会3次,会商确定帮扶人才岗位安排,细化3年帮扶工作任务,2名组团式帮扶团队领队分别担任帮扶单位主要领导,确保有责有权开展工作。用好《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才发展基金管理办法》,支持开展“痛风患病率调查及痛风早期筛查和预测模型建立”等科研项目2个,新建4个重点专科门诊,通过教学查房、手术示教、知识讲座、疑难病例研讨等方式,帮带本土卫生人才提升诊疗水平。将教育帮扶团队引入学校教研管理层,利用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围绕学生管理、年级制管理和资源运用等薄弱环节进行改革,全面提升学校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重帮带培育,让本土人才能“造血”。充分发挥帮扶团队“传帮带”作用,通过“师带徒”“精英带团队”帮扶等结成“师带徒”对子30余队,同步开展“同课异构”“送教送研”等帮带活动40余场次。突出内培外送,建立“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人才孵化模式,组织10余名优秀医疗教育人才到成都、峨眉等地跟岗锻炼、“取经换脑”,实现“输血”帮扶向“造血”帮扶转变,推动马边医疗教育人才队伍“本土化”。
截至目前,“组团式”帮扶团队开展专家门诊接诊3000余人次、健康义诊服务活动6场次,推广开展诊疗新技术新项目5个,培训马边本土教育医疗人才2000余人次。(袁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