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边县人大代表黄洋:做业务“多面手” 群众“发声筒”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02-16 09:31:40 编辑:王卫东 点击:
疫散春归,这些天,对于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黄洋来说,终于可以休息一阵了。但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肩上的重任又鞭策他继续提升检验能力和医疗技能。
治病救人、建言献策。做业务“多面手”,群众“发声筒”,黄洋尽自己的所能解人民之所难,救人民之所急,诠释着一名人大代表的初心使命。
“离死亡最近的三年”
抗疫三年,黄洋称是“离死亡最近的三年”,他的包里随时揣着速效救心丸。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时,黄洋是全院第一个向党组织提出支援申请的党员,但出于守牢本土防线的需要,黄洋被组织留在峨边,肩负起全县核酸检测的重任。在之后的时间里,黄洋和同事们像“打鸡血似的”和病毒做抗争,通过接收其他兄弟市县的核酸标本,派出科室检验人员参与多起外援夹江、成都等地的核酸检测任务,坚定地扛起了检验科的责任和使命。
“那时候每天的核酸标本堆成一个小山,我们早上进实验室,中途就出来上个厕所,凌晨两点多吃一桶泡面,经常加班到早上6点多。”提起做大规模核酸检测的经历,黄洋摸了摸手上的茧,“那时候全靠人工操作,拧核酸标本的盖子能把手磨出血。”黄洋的妻子也是一名检验人员,夫妻俩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共识。“大疫面前无小我,从参与抗疫以来,我俩就做好了随时出现最坏的情况的准备。”黄洋告诉说,妻子是武警总队医院的检验人员,也是抗疫勋章的获得者。抗疫期间,他有时候一个月都回不了一次家,妻子默默挑起了照顾小家的重担。
补短板强弱项 锻造行业“多面手”“全能专家”
2020年,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的全员核酸检测需要,峨边需紧急建立县级核酸实验室,这个重任落到了黄洋身上。接到任务后,从设计、考察到建成使用,黄洋组织人员多个工序同时开工,“白+黑”赶工,仅用了20天时间建成全市第一家建成和投入使用的县级核酸实验室。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峨边的医疗条件与其他区县存在差距,但黄洋所在的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业务水平在全市排在前列。
在其位,谋其职。作为检验人员,黄洋爱学习、善思考,思维开阔,自2012年当任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以来,黄洋组织科室人员外出学习,经常性开展院内交流,为提升医院整体医疗能力建言献策。在他的带领下,检验科累计拓展了涉及血液、尿液、体液在内的200余项新项目,实现了老百姓不出县就能得到专业的临床检验服务。
除了检验科工作,爱好医学的黄洋还自学中医、管理等知识,考取执业药师资格证,弥补西医的不足,把自己锻造成一位“多面手”“全能专家”。
履行代表义务 切实为群众办实事
“除病痛医术高超 疗顽疾药方奇效”“华佗再世 妙手回春”……在黄洋办公室,这样的锦旗还有20余面。
从医十余年来,他顶着风险为大出血患者紧急输血,及时开出中医药方圆老人“百岁梦”,顺利缓解患者哮喘顽疾之痛,为同事熬抗疫大锅汤……黄洋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切实解人民之所难,救人民之所急。据了解。黄洋累计破解疑难杂症20余例,参加义诊、两癌筛查等活动累计帮助病人2593人次。
此外,作为县人大代表,他还积极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议案、建议和意见,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第二次会议期间和闭会期间,提出“合理配置梯度建设县域核酸检测力量”“在集中居住点及重要交通卡口设置便民核酸采样点”“推广服用中药大锅汤预防新冠病毒”等建议,均被采纳并办结。
“在我看来,人大代表的职务既是一种至高的荣誉,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黄洋表示,当选县人大代表,让他有更多机会了解到全县卫生事业发展现状,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进步,同时能够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为老百姓做一些实在事,提出一些改变民生、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好建议,推动县域卫生事业发展。(峨边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