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课程质量决定了党校教育教学质量。峨眉山市委党校把大力加强精品课建设作为提高党校办学质量水平,增强干部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抓手,重点打造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本土特色课程。
点准时代课题,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等系列课程。
立足本土文化,充分挖掘峨眉山市地方文化资源,打造了《峨眉党史》系列课程、《以茶悟道 精行俭德》茶旅融合现场教学微课,与四川省社科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发《文旅融合的峨眉山探索与实践》《茶旅融合的峨眉山模式》两个特色课程。
摸清学员需求,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提升培训质效,通过培训需求调研和课程评价搜集,由学员“点单”,党校“配单”,重点打造了《认真学习党章 争做合格共产党员》《〈民法典〉——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从全民战“疫”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等课程。近年来,《城市宣传营销与推广》《认真学习党章 争做合格共产党员》《忆党史、守初心、担使命——中国共产党峨眉山市历史》等课程获乐山市党校系统精品课程。《〈民法典〉——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从全民战“疫”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传承红色基因 庚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等精品课程走出峨眉山市,走上乐山市委党校以及夹江、峨边、犍为等兄弟党校的讲台。
着力从培训发力,发挥党校阵地作用
峨眉山市委党校充分发挥干部培训、理论宣讲、科研咨政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做到培训全覆盖,每年举办乡科级领导干部进修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基层党员示范轮训班等各类班次30余期,年平均培训人数4000余人,保质保量完成了干部培训任务。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校”的作用,2021年已设立市乡镇(街道)和教育工委、卫健局机关党委、经开区党工委等基层党校16所,结合各自服务领域制定了相应的党员教育培训计划并开始授课,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培训80余期,参训学员1万余人次。
做到宣讲全覆盖,由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组建了峨眉山市委党校“流动党课”宣讲组,不断提高宣讲的覆盖面。宣讲组成员先后走进市委办、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机关单位、黄湾镇、高桥镇、双福镇、胜利街道等乡镇(街道)、桑园社区、小河村、前进村、兴宏村等村(社区)、实验幼儿园、市妇幼保健院、峨胜集团、峨旅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开展宣讲,2020年宣讲30余场,覆盖2500余人,2021年宣讲74场,覆盖7300余人,2022年已宣讲20余场,覆盖1500余人。通过“流动党课”下基层推进党的理论进机关、进村社、进企业、进学校,打通了群众学习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做到参谋到位,峨眉山市委党校组织专职教师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省市科研咨政重点选题方向、峨眉山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明确科研咨政研究的方向,开展蹲点调研。年均完成省市各项课题5项以上,获得省委党校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省委党校优秀调研课题、乐山市社科联第十七次、十八次哲学社会科学评选优秀奖、乐山市第十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奖项。每年编印内刊《市情研究》3期以上,通过咨政课题积极发出党校声音贡献党校智慧,多篇咨政文章获得峨眉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同时,专职教师积极撰写理论文章参加省市党校系统、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举办的各类理论研讨活动,多篇文章获奖。
着力从协作发力,确保质效共同提升
峨眉山市委党校充分发挥“一翼带四校”作用,以“一党校一座山”为龙头,联合夹江县、峨边县、沙湾区、金口河区四个区县党校探索“党校+基地”办学模式,构建“1+4”区域党校联盟,实现抱团发展、共同提升。
强化制度保障,稳步推进“1+4”西翼党校区域联盟,制定完善了《西翼党校联盟总体工作方案》《联合办班实施方案》《师资互派实施方案》《科研资政协作实施方案》等“1+5”方案。
落实师资互通,建立了共享师资库,积极邀请西翼党校联盟成员单位跨区域授课。目前,已开展师资互派40余次。每年确定1—2个课题开展集体攻关,重点在党的思想理论和乡村振兴方面加强合作。已确定《峨眉山市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研究》《沙湾区省级中药材产业园区农旅融合发展的调查研究》2项科研集体攻关项目。
坚持资源共享,不断整合西翼党校现场教学点,重点打造了茶旅融合、文旅融合、党性教育为主的三条现场教学线路,形成了以峨眉山市文旅点位为核心,串联夹江909核工业基地、沙湾区沫若故居、峨边县水电文化博物馆、乐西公路纪念馆、金口河区铁道兵博物馆等红色资源、文化资源的“1小时车程网状现场教学点位圈”。目前,已实现现场教学资源共享20余次。实现联盟从“物理整合”到“化学反应”的蜕变。(峨眉山市委组织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