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亩道地中药材“达川乌梅” 无需“望梅止渴”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12-19 17:56:18 编辑:尹岚 点击:
“背靠在树枝上,蜻蜓落在露水旁乘凉。表白后的乌梅树下,土壤发了芽,美得不像话......”
“你浅浅的微笑就像,乌梅子酱……”
《乌梅子酱》这首歌中,用乌梅子酱来形容爱情“厚厚的甜蜜感”,唯美的歌词和画面,动听的旋律,让人百听不厌。
 道地中药材“达川乌梅”枸橼酸含量高,达到29.4%,居全国第一
其实在古代,醋未发明前,爱吃酸的人,早就学会用梅来调味;而“诗仙”李白一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将“青梅竹马”的天真纯洁描写得栩栩如生;“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那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以嗅青梅形容少女的娇羞让人回味无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对于乌梅的喜爱更是到了一个新高度,不仅青梅煮酒论英雄,更有“望梅止渴”的笑谈。
乌梅具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美容养颜等多种功效,常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口感虽酸,但属碱性食物,乌梅酒被嗜酒之人称为“长寿酒”。
乌梅,这神奇的物种主产于川、黔、闽等地,其原生资源地却在达州市达川区,其名“达川乌梅”。
就在今年,涉及“达川乌梅”又发生了一件大事:5月23日,2022“四川十大地理标志道地药材”评选结果正式出炉,达川乌梅榜上有名,在全省62个地理标志中药材里跻身第五,实属不易。
“道地”一直是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而地理标志则是中药材品牌溢价、提升药材附加值的重要途径。
“达川乌梅”道地产区在达川区,是2013年7月由达县大部改设而成的一个建制区,地处达州市主城区南部,达州母亲河——洲河之南。
据达县志记载,达川乌梅距今已有600余年的栽培历史。达川区是乌梅的原生资源地,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还入选了全国农作物10大优异种质资源。区域内出产的乌梅果肉率达85.5%,味道纯正,而且具有果大、肉厚、酸度高的特点,是GAP(良好农业规范)标准制标品种,其最大特点是枸橼酸含量高,达到29.4%,高出《中国药典》标准近1倍,居全国第一。而枸橼酸是60多种中成药的成分,具有很高的价值。
 四川省三星级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达川区乌梅现代农业园区
 据悉,达川区种植乌梅历史悠久,是乌梅的原生资源地,现存上百年以上树龄的乌梅树1500余株、600余年树龄的乌梅树2株,先后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和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正是这个原因,达川区被誉为“中国乌梅之乡”“中国乌梅名县”,并被列入四川省中药材“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的7个道地中药材品种之一。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百姓,代代相传的种植技术、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昨日的一颗小小乌梅早已为今日的乌梅产业孕育了大发展的伏笔。
坚定发展道地药材决心   省级乌梅现代农业园区惊艳亮相
随着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预计未来一个时期,社会对中药材的需求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加快发展道地药材,增加优质药材供给,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要。
达川区委、区政府立足长远,抢抓机遇,出台《乌梅(中药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方案》《创建省三星级园区攻坚行动方案》等文件,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指挥长”,设立园区管理中心,制定园区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规范园区建设管理。坚持产业建设园区化、园区建设景区化,从加工业延伸至服务业,依托蓬勃生长的乌梅,形成“一轴串两核、一环引四梅、一区带一片”的科学布局和农旅融合发展的合理定位。
 达川区乌梅现代农业园区景区
通过上下齐心共同努力,达川区乌梅现代农业园区形成生产、销售、加工一体化的现代乌梅产业体系,该园区与立体农业、生态旅游联动发展,2019年8月被认定为区级现代农业园区,同年12月被达州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020年被列为省级培育现代农业园区,2020年10月承办全省中药材技术培训会,2023年2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2022年度四川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成为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百节镇在创建中甘当大任,该镇中药材种植以乌梅为主,种植面积16500亩,形成“万亩乌梅产业示范园区”,主要分布在乌梅山、肖家、玉龙、鼓楼、关坪等村,系达川区中药材(乌梅)现代农业园区标准种植GAP基地核心区。园区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打造以乌梅种植为主导、乌梅文化展示和乡村旅游相结合、基础建设相配套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域内达州市乌梅中医药博物馆被评为第二批四川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达川区乌梅山中医药康养中心被评为“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2023年被评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省三星级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也是达州市首批三星“秦巴药乡”。
 达川乌梅(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被授予“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达川区乌梅现代农业园区除了百节镇还涉及景市镇,幅员面积22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2500亩,核心区域在百节镇鼓楼村、玉龙村、乌梅山村、肖家村和景市镇茶园寺村、文家场村6个村,幅员面积72263亩,耕地面积19537亩,主导产业乌梅面积12190亩,2022年投产面积为1.21万亩,产量19360吨。园区2022年实现总产值54477.27万元,其中乌梅产业综合产值41360.68万元,乌梅产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75.92%。园区农业人口为12534人,带动农户数3108户,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25995元,高于同期全区平均水平25.8%。
园区通过种养结合、生态循环、间种套作等高效生产方式,广泛应用现代化生产技术,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农业效益明显提升。园区大力推行“乌梅+鸡”“乌梅+生猪”的生态种养循环和“乌梅+油菜”“乌梅+茶叶”“乌梅+大豆”“乌梅+玉米”等间套作模式,套作面积达到5271.7亩,轮作、间(套)作比例达到43.25%。
园区在做强上游种植、中游制造生产、下游销售的中医药全产业链上狠下功夫。园区内四川林恩杨森药业、达州市小港药材专业合作社、达州市林垣秀家庭农场、达州市蔡家坡月鑫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乌梅种植业主配备了清洗、分拣、包装、烘干、冷藏等初加工设施设备1985台(套),基本满足了园区乌梅就地初加工需求,2022年产地初加工乌梅鲜果17893吨,产地初加工率达92.42%。
园区内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7家,采取“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模式,实行订单生产,建立了稳定的原料供应关系,带动了产业发展和农户增收。
酸甜开胃的青梅酒,制成药材的乌梅干,美容护肤的乌梅粉......园区内以达川乌梅为原料的精深加工产品逐渐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园区培育引进了四川宜华酒业(省级龙头企业)、达州市森浩新农业集团(市级龙头企业)、达州市冯山林食品(市级龙头企业)3家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开发了乌梅酒、乌梅果脯、乌梅饮料等乌梅系列产品,延长了乌梅产业链条,增加了乌梅产业效益。
夯实发展道地药材核心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板有眼
道地药材承载着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加快发展道地药材,有助于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
一朵乌梅花、一颗乌梅果,成就了一座乌梅山;一座乌梅山,又吸引了无数喜爱乌梅的人。在达州,乌梅山早已远近闻名,不仅因其是4A级景区,更重要的是这里已成为达川区最靓丽的农旅品牌。
 
达州市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黄中平、局长马兵会同达州市中医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李壮成、院长王钦在达川区乌梅产业园考察调研
借助达川悠久的文化,结合乡村振兴工作,达川将文化元素植根乡村,打造融文旅、农旅于一体的“乌梅文化体验+自然观光+养生度假+乡村休闲”的“乌梅文化+”系列主题化文化旅游区,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
达川区百节镇中医药宣传进万家文艺演出活动
 乌梅山景区总面积为17.75平方公里,是达川乌梅产业园区的核心区,该景区深度融合自然山水文化、乌梅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廉政文化、法治文化,以万亩乌梅为依托,打造了环铜钵河滨水景观带和20公里旅游环线,建设了百节滩、四季花田、烟雨观景台、森林民宿等十大景点,形成“一带十景”的体验空间,集避暑休闲度假、生态康养旅游、特色农业观光、巴山民俗体验为一体的高品质旅游景区。
达川区百节镇中心学校编印的《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播》小学、中学教材
 游乌梅山、喝乌梅酒、赏乌梅花、品梅文化……近年来,在一些重要节日,达川乌梅都会推出系列活动,比如百岁老人亲尝乌梅酒、乌梅采摘节等,已多次举办乌梅旅游文化节、元九登高赏梅节等节庆活动,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以上,有力提升了达川乌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坚守发展道地药材初心  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成效显著
加快发展道地药材,推进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种植,提升质量效益,带动农民增收,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乌梅山村作为乌梅特色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域,种植了20000余亩乌梅,年产乌梅8000余吨。“除了田地,全村能用上的地方都种了乌梅。”据乌梅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谢先均介绍,随着乌梅种植逐渐成规模,村“两委”不断借力发展产业,通过流转土地引进业主,建立起1300余亩的乌梅示范基地,依托“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村民既能收取土地租金、还能在示范基地务工,企业则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村民的乌梅鲜果。
“在乌梅山平时打点零工,也可以挣一两千块钱。另外摘果果收获的时候,一户能够卖七八千块钱,加起来一户一年就挣一万块钱。”百节镇乌梅山村村民丁福贵很满足于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地已形成“上赏花、下卖药、中间还有农家乐”的新模式。”通过整合阵地建设、扶贫搬迁、农场农庄、产业发展、景点打造等系列成果,紧紧依托乌梅山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的自然风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沿线村民创办微型农家乐、售卖鲜活农副产品等增加收入,每年可提供500个就业机会,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村民300个参与就业,户均年增收2200元以上。”百节镇党委书记向勇介绍道。
 百岁老人亲尝乌梅汤
 无独有偶。“以前我们都是卖鲜果,现在干果的价格是鲜果的2至3倍,从去年起我们建了烘房,将乌梅制成干果后销往云南等地药厂,以及北京、天津等地饮料厂,收入比以往翻了倍呢!”达川区小港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景市镇茶园寺5组村民王道斌说道。
罐子镇大田坝村村民在售卖新鲜乌梅
达川区罐子镇大田坝村党总支书记潘传芳也有同感,“我们以花为媒,春天赏花,夏天采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打造‘农业+旅游‘农旅融合新业态,目前,大田坝村乌梅年产量达到300吨,年产值60万元,逐步形成‘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产业格局,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坚持发展道地药材恒心  创新驱动达川乌梅越走越宽
近年来,达川乌梅还着力布局研发体系,补强中医药产业创新链。2016年4月,四川达州市达川区乌梅研究所挂牌成立,并从达川区林业系统调剂事业编制3名,进一步充实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人员,加强乌梅科技研究力量。建立乌梅研究所,将为把乌梅打造成享誉全国的特色品牌提供强有力的科研保障。
“现在我们主推‘达梅1号’‘达梅2号’嫁接种苗,这两个品种抗病虫害能力强,耐干旱瘠薄,枸橼酸含量也高,适合广泛栽植!”达川区乌梅研究所负责人介绍道。
为在新形式下实现新突破,达川区突出创新驱动,主动与省中医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大学、市农科院等开展院地合作,共同参与新品种筛选选育、品种改良。
西南科技大学社会实践科技支农团队走进达川区南岳镇指导村民栽种乌梅
主动拥抱市场,大力打通“互联网+乌梅”线上销售途径,建有e商城、电商平台、微帮商城50余个,产品远销成都、重庆、云南、广东、上海等10余个省市,带动达川区乌梅销售3万余吨,产值1.5亿元。
与此同时,达川区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大力加强乌梅“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及其品牌证书、标识的综合管理。
据悉,达川区现已申报并成功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个,百节镇蔡家坡乌梅基地也获得四川省森林食品基地认证。
乌梅花开时赏花、乌梅成熟时摘果,乌梅山村已成为达州市民近郊游的首选地。日益兴旺的花果经济背后,是当地依托乌梅产业,推动“园区+景区”建设,实现三产融合、乡村发展的积极探索。
国家明确提出,未来要大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达川乌梅产业发展恰逢这样难得的一个发展机遇期。达川上下都对达川乌梅信心百倍,纷纷表示将大力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聚焦道地中药材特色优势产业,从源头种植,到生产加工,再到品牌打造,全产业链谋篇布局,全力推动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真正把道地中药材达川乌梅打造成达州市乃至四川省的标志性、支撑性产业!(李进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