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能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是解决家长急难愁盼的一项民生工程,它能促进学生成长,是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在新的教育生态下,绵阳市秀水一小党支部迎新局而上,精准落实“双减”,扎实推进课后服务工作。
学校党支部经过分析研判,明确要充分发挥学校作为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的优势,引非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增色课后服务。
几块竹板,打、说、唱、演自成一体,唱尽巴蜀风土人情、社会风貌。在社会发展的巨浪中,金钱板文化生存危机凸显,在此背景下,秀水一小作为育人的摇篮,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后继者,基于此,学校外聘金钱板非遗传承人李诗吉参与教学,从写词谱曲,教习演唱,节目排演等各个方面耐心教学,厚重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一批批的秀水一小学子,多次参加区级、市级文艺展演,获得外界一致好评。地域特色浓厚的陶艺工作坊、草编工作坊、竹编工作坊等,再次让学生深切的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乐在其中,增加文化品味能力。
在文化传承上,秀水一小党支部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全校形成以艺辅德,以艺促智,以艺健体的传承非遗文化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将校园文化与金钱板有机结合,打造特色和亮点,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巧妙结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传统艺术之花在校园这片净土上迸发出新的生命力。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刘文菊在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总结会上说道:新的一年,要加大非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力度,通过课后服务,培养一批非遗爱好者和非遗技能人才,传承好中华民族宝贵的非遗文化。(张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