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6日下午,四川南充中院召开司法助力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通报司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相关情况。
会议显示,南充全市法院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提升涉农案件审判质效、加大涉农案件执行力度、加大对涉农案件当事人司法救助力度、优化升级农村地区诉讼服务、深耕乡村诉源治理等十三个方面,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大有可为
从“小案件”明确乡村振兴的“大导向”
全市法院立足法定职责,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以司法手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守护乡村产业发展。2021年以来,全市法院审结涉“三农”传统纠纷713件,审结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健康养老等新业态纠纷114件,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深入贯彻粮食安全战略,审结涉种业案件46件,对以次充好、以普通品种冒充授权品种等制假售假等不法行为予以严惩,助推种业振兴;依法妥善处理涉及农业农村发展要素保障、城乡经济循环、征用征收等案件379件,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妥善处理涉村民自治纠纷案件53件,保障农民民主权益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审理涉及农村承包地纠纷279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审结此类案件195件,促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农民自愿有序进城落户;审结涉农民工工资案件632件,推动落实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同工同酬。
推动乡村文明进步。妥善处理乡村家事、邻里纠纷452件,努力实现这类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源头化解;依法审结涉高价彩礼案件187件,对彩礼能否制约婚姻自由、索要“天价彩礼”是否合法、结婚后彩礼归属、支付彩礼欠款谁来还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将其作为《民法典》“一典一析”进行宣讲,规范乡风文明;依法保护南充本土“竹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对西充县天兴桥村等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促进乡村风貌特色鲜明;结合农村饮用水实际,对西充县跳蹬河村、双龙桥村等地的村规民约进行规制,引导村民将法治元素融入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
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依法妥善审理涉环境资源类案件79件,判决增殖放流鱼苗5.65万尾,补栽树苗5600余株,赔偿生态修复费用290余万元,并定期回访考察。建立5个集生态修复、法治宣传、警示教育于一体的乡村振兴司法实践基地,建立运行机制,明确权责义务;建立健全与环境主管部门的执法协调联动机制,助推农业生产方式由过度消费资源型向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型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化。
大有作为
从“小阵地”打造乡村振兴的“大战场”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法庭职能也应有系列转型,要不断优化法庭布局,优化队伍结构,优化专业建设,进一步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服务人民群众高质量生活需要。
根据调研统计,人民法庭已呈现出城区、城郊、农村三元化的发展模式,完全有必要对其职能职责进行重构,打造符合地区、人口、案件三个模块实际的动态“优先级”全面化审执工作模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城区法庭突出“审判优先”。在城区法庭,建立类型化、集约化的优先审判机制,以及诉源治理、多元解纷的优先服务工作机制,与社区、中心乡镇联席,合理搭建矛盾纠纷综合、共治平台,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在审判方面,南充法院首推繁简分流,涉乡村振兴类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保持在30天以内;同时,坚持专业化审理,设立家事、金融、交通事故等专业化法庭17个,对乡村振兴中的物业、建工、劳动争议等案件实行专案专审,有效提升案件质量和效率。顺庆区法院新建法庭,打造为专业的家事审判法庭,员额法官及工作人员7名,通过心理咨询的专业辅导开展家事纠纷调解,书写“小余调解日志”,促进农村家事矛盾纠纷“专业”化解。
城郊法庭突出“综合优先”。在城郊法庭,南充法院坚持审判与服务并重的模式,通过建立能动司法下的信息共享、矛盾纠纷共治的司法理念,重点加强司法服务+职能延伸的服务机制创建,设置巡回办案点和诉讼服务点、法官工作站(点)36个,开辟涉乡村企业案件绿色通道,开展“法进民企”系列活动,法官带队到乡村企业走访问需、释法答疑,打造司法职能延伸优先机制。
农村法庭突出“服务优先”。针对农村群众年龄差距大、文化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等特点,南充法院建立“调解+修复”的审判机制,全面实行“从9变0”诉服改革,真正让诉讼参与人从“一个案件可能跑9次”到“一次不跑”;采取法治坝坝茶、法治夜校、微电影、广播剧、“张三那些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乡村振兴中的法律、法规,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文化氛围,打造服务乡村振兴优先机制,加大矛盾纠纷前端化解。仪陇县法院永乐法庭精准对接社会需求,强化科技思维,积极推广人民调解平台、微法院、云审判系统等线上应用,通过制作多元调解操作视频、动画等方式,引导当事人线上立案、调解,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高质量的调解服务,促进乡村法治文明。
事在人为
从“小格局”彰显乡村发展的“大能力”
在司法服务乡村振兴过程里,南充法院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标杆意识,促进乡村环境宜居宜业、乡村村民富裕富足、乡村治理有序有效、乡村风貌和谐和美。
壮大已有品牌力量。随着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专业化、精英化需求不断增加,全市法院大力普及“庭审进万家”活动,开展172场次1060个直播点位,让本地的庭审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群众心里;大力推进“共享法庭”建设,让本地或外地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官司;大力推行家门口的“片区法官”,49个人民法庭均与片区群众建成了微信联络群,群众有任何法律问题都可第一时间在微信群联络到法官。
做深做实课题研究。结合人民法院审判情况,向自然资源、水务、林业市场监管局等单位发出司法建议书17份;开展司法助力乡村振兴课题研究,撰写高质量调研文章33篇。其中,“人民法庭职能重构及运行机制研究”已作为2021年度法治实践创新专项课题结题。
护航乡村法治振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诉前+诉中”“普法+便民+惠民”多元化解工作模式,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创建,建设无讼社区服务站93个,让纠纷源头化解,就地化解,全力推进无讼乡村建设。
下一步,南充法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决策部署,聚焦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奋力推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