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泸州市老年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把老年志愿服务工作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坚持建强服务队伍、建好服务体系、健全服务机制、建优服务品牌“四措并举”,引导全市老年志愿者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纾困解难中尽显长者担当,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建强衔接紧密、覆盖广泛、运转高效的志愿服务队伍
按照“一个学校就是一支志愿服务队伍、一个区县就是一个团队、一个基层站点就是一个服务分队”的思路,泸州市老年大学全面建强老年志愿服务队伍,让银龄志愿“红马甲”闪亮酒城大街小巷,以一抹“志愿红”温暖一座城。
坚持以泸州市老年志愿服务支队为龙头。依托泸州市老年大学,把有意愿、有精力、有能力的1000余名学员发展组建泸州市老年志愿服务支队,细分为爱心助残、雪中送碳、人间有爱、情暖万家、乐善好施5个分队,示范引领全市老年志愿服务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
坚持以县(区)老年志愿服务大队为枢纽。积极发动各区县退休干部、退休教师、老年学员、社会爱心人士等,以区县老年大学为骨干,组建了7支老年志愿服务大队,参与人数达1200余人,夯实老年志愿体系的中枢支撑。
坚持以基层老年志愿队为支点。依托各乡镇(街道)、村(社区)老年志愿服务站点的老年人和热心群众,形成覆盖全市30%的乡(镇)和村(社区)的老年志愿服务网络,志愿者队伍人数超1000余人,有效扩大服务覆盖面。
同时,通过“量体裁衣”的方式狠抓队伍制度建设,引导各级服务队伍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符合实际、凸显特色、顺应需求的志愿服务项目方案,全面提升队伍建设管理运营的现代化水平。
建好规范化、精准化、特色化的志愿服务载体
泸州市老年大学坚持把提高服务质效作为重中之重,引导老年志愿服务群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为改善和保障民生贡献力量。
着力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围绕志愿服务谋划、组织、开展等,制定《泸州市老年志愿服务支队组织架构》《市老年志愿服务支队章程及制度》《市老年志愿服务活动规范管理制度》《市老年志愿服务活动分工方案》等系列文件,让服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确保方向不偏、力度不降、效果不减。
着力推动志愿服务精准化。紧盯“老少残”三类弱势群体,精准提供献真情、暖人心的志愿服务。针对老旧小区的空巢留守老人,强化“多对一”的多样化关爱服务,用心用情讲解医疗知识、开展心理疏导等;针对山区留守儿童,积极奔走协调,发动有爱心的企业和社会人士捐资助学,经常性为他们送去关爱与温暖;针对残疾群体,经常与他们深入交流,深情沟通,帮助他们恢复生活的信心与希望,积极为他们创业就业提供帮助。
着力推动志愿服务特色化。顺应时代发展和群众需求,创新推出“文学、歌舞、医疗”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文学服务方面,组建老年文学志愿服务队,推广、分享、鉴赏、探讨《红楼梦》《近代文学赏析》《诗歌诵读》等作品,带动老年朋友畅游文学世界,享受文化魅力。歌舞服务方面,发挥市老年大学优势,成立“京剧、水兵舞、夕阳乐队、葫芦丝”等专业服务团队,为社区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群、贫困家庭、社会企业提供文艺惠民服务,有效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医疗服务方面,相继与酒城中医院、王氏骨科、牙博士口腔医院等达成合作,组建专业团队为老年人送去了体检、养生、保健、心理咨询、针灸、推拿等医疗志愿服务,积极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
健全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的服务保障机制
泸州市老年大学通过完善老年志愿服务工作机制贯穿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各方面全过程,切实规范老年志愿工作的管理及提高老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整体效能。
创新招募机制。探索制定老年志愿者招募机制和招募办法,围绕文化惠民、生活帮困、医疗救助、治安巡逻、环境保护等开展经常性招募,定向组建志愿者队伍。定期发布招募信息,通过电话、邮寄等方式接受老年学员、社区居民申请,组建考核小组严格审核把关、择优录用。配套建立应急招募机制,在“9.16”泸县地震、“8.17”古蔺洪灾等紧要关头及时有效聚集支援力量,为共克时艰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泸州市老年志愿者近3000余名。
完善培训机制。制定了《泸州市老年志愿服务者培训机制》,针对各类志愿者,争取专家培训、线上等创新方式,分门别类开展培训。对新招募的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帮助他们加深对志愿精神的理解和志愿服务工作的认识。对有经验的志愿者进行分层培训,从服务内容、服务规范、服务效果等方面开展集中培训,采取交流探讨、案例分析、集中讲解、个别辅导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健全激励机制。制定了《泸州市老年大学优秀志愿者表扬方案》,科学量化了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制定《市老年志愿服务支队年度工作计划》《泸州市老年大学基层老年志愿服务点建设标准》,要求每个基层老年志愿服务点每年至少开展不少于6次即30小时的志愿服务,年终根据注册志愿者活动表现情况、基层老年志愿服务点参加志愿服务的累计时间、团队评价、服务对象评价等为考评依据,对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
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多渠道筹措老年志愿服务建设和运行资金,按照政府补一点、学校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模式来保障老年志愿服务活动顺利运行。政府补一点。按照每年财政配套资金规定,对老年志愿工作每年投入一定经费,专门支持老年志愿工作的组织、策划、宣传等所需费用。学校筹一点。申请专用福彩资金,投入老年志愿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对基层老年志愿服务点位进行打造,资助市县乡村老年志愿体系建设顺利推进。社会捐一点。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主动与王氏骨科医院、四川绿之缘置业有限公司、四川鑫洋集团等企业合作,通过“慈善+志愿”方式,捐资专项经费设立老年志愿发展基金,助力老年志愿事业发展。
塑造龙头标杆、精品模板、示范引领的服务品牌
泸州市老年大学多元打造具有酒城特色的老年志愿服务品牌,示范引领全市老年志愿服务活动健康发展。
打造一支龙头品牌。依托市老年大学,充分发挥市老年志愿服务支队的统筹指导和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响应号召,在学校及各合作企业、高校设立专门的老年志愿服务站点,建立志愿服务组织,注册志愿者,建强志愿队伍。老年志愿服务支队将理论宣讲、法律法规、红色文化、文明创建等注入各企业各领域,累计开展高质量的志愿服务活动50次,服务群众1万余人,通过长期开展多元化及特色化的志愿服务,塑造了“服务促民生,关爱伴我行”“酒城银龄”老年志愿服务品牌,引领老年志愿服务新风尚,为泸州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打造一批示范服务团队。为了满足社区群众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在精心选取一批优秀学员代表,打造出“太极拳”“木兰拳”“柔力球”“国标舞”等多个精品老年志愿服务队,定期深入江阳公园、百子图广场、国窖广场等,为老百姓作教学成果展示, “一带一”帮教社区老年群众,吸引社区百姓广泛参与其中,营造和谐的社区文化环境。今年以来,精品队开展老年志愿服务活动20次,服务群众3000余人,充分展示老年学员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面貌,推动“酒城银龄”老年志愿服务工作持续发展。
打造一批基层示范网点。通过延伸志愿服务的方式,建立古蔺、泸县天兴、叙永摩尼、江阳区匠心社区等14个基层老年志愿服务站点,每个点由一名班主任、一名社区干部和若干名学员组成,形成“1+1+N”模式,发挥老年志愿者独特优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带动周边老年志愿服务工作协同发展。以基层老年志愿服务点助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文明创建、扶弱济困、生态环保等工作,不断提升了“酒城银龄”老年志愿服务品牌的服务力和影响力。
下一步,泸州市老年志愿服务支队将着力培育特色品牌队伍,打造优质志愿服务项目,宣传优秀先进典型,营造“人人起而行之,处处守望相助,时时共情共鸣”的志愿氛围,为泸州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添砖加瓦。(唐小玉 王杰 王小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