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正浓,泛黄的世界唤醒着离家游子的归绪,片片黄叶挥舞起刻在记忆里的故事,剑阁县武连镇乡村工匠邓武松正在他的小作坊中忙碌着。老宅,是乡土中国的“根”和“魂”,是对记忆的定格,也是对故人的怀念,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与多样的文化内涵,“90后”微缩模型手艺人邓武松选择用双手复原各地老宅,向世人真实地展现独具各地特色的民宅风采。
别出心裁打造人文景观,坚守记忆中的乡愁
自工作室成立到今年8月底,邓武松先后为湖南、江西、山西、陕西、吉林、北京、重庆、四川等地的20多位客户,成功复原出具有川北民居、北京四合院、北方窑洞、福建土楼、少数民族居住建筑、博物馆等历史场景特色的作品共计20余件。大到老宅院里的菜地、树木、瓦房顶,小到屋门口的镰刀、斧头、锅碗瓢盆,所使用的复原材料都是邓武松在旧房子拆迁时,历尽艰辛淘回来的,并按照1:35的比例进行复原。同时将制作过程以短视频的形式上传网络,立刻引发了当地媒体的关注报道,受到了广大网友的点赞与喜爱。
“跟顾客交流过程中,顾客描述他的家乡,描述他的童年,我们也是很感动的,让我更坚定地把这个微景观模型制作下去,让更多的人留住家乡,留住乡愁。”让邓武松感到意外的是,找他复原老宅的客户大多是20至30岁的年轻人,年轻一代对家乡朴素而温厚的情感,对老宅微缩复原的关注与喜爱,是承载乡愁和传承乡情的重要力量。
去年8月,邓武松接到了第一位客户的订单,是一位20多岁的山西年轻人。客户向他透露,小时候和奶奶在乡下四四方方的砖瓦房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那里有全家美好的回忆。现在家人离开了农村,奶奶年纪也大了,他想在奶奶生日时,给她一份惊喜。在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之后,邓武松仔细研究客户提供的照片,花了整整5个月的时间实现了客户的老房子微缩复原。各式各样的老宅在邓武松别出心裁的工艺中复活重生,从只能依靠人们想象力的一维图片到惟妙惟肖充满生命力的三维立体模型,邓武松的作品一次又一次地获得了顾客的好评。
工匠精神赋能乡村振兴,关注弱势的集体命运
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短短六字蕴含着“矢志不渝”的民族基因、“自强不息”的奋斗品质、“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背后凸显出中国独特的价值体系、人文精神、道德理念,为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着思想营养和精神支撑。
正如邓武松追逐着“异社会”的平等,独具慧眼开垦着残疾人手艺培训这一片特殊的“荒地”。邓武松表示,身处小镇见过太多身体先天或后天有缺陷但自力更生、努力生活的人,常想如何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帮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促使他们更好地生活,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
在萌生了这一想法后,邓武松召集了10余名积极进取、有耐心、热爱手工的脱贫劳动力或残疾人,向其传授手工微缩复原的技术,促进残疾人发展就业,给予社会对边缘群体的关爱关怀,在保护传承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邓武松将目光停留在残疾人手艺培训之上,在传递手艺的同时,也传递着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激发农村技能人才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水平,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以更加精进的技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其工作室工作的脱贫劳动力或残疾人通过销售作品年均增收8000余元。同时,邓武松还通过各种渠道、各类方式开展技能培训6期,培训当地村(社区)学员25人次,并分配订单中的部分模型供学员操作完成后给予一定的报酬,实现人均年增收2000余元。
发掘人才助力返乡创业,做好乡村振兴的参与者
“每天都有人来电咨询,想要复原自己家的老房子。”来电刺激着邓武松将兴趣做成事业,催生出他返乡创业的想法。而创业者的辛苦忙碌是必然的,途中所遇到的难题与阻碍、衍生的崩溃与压力亦是时有发生。初期,邓武松从早上睁开眼睛,就要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基本的理论学习与打磨实操的细枝末节之中,接打客户电话、推广运营、处理订单等,一直忙到深夜。他仍坚持每天挤出时间,用以翻阅资料、观看视频、上手练习,即使有一定基础,也从最基础的画图设计入手,一点一点学起。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精益求精的练习中,邓武松对各地宅院的微缩复原已到了轻车熟路的地步,并且招收了多名学徒。湖南怀化的侗族姑娘杨霓也喜爱手工制作,当她从抖音平台上看到邓武松发的视频后,毅然从家乡来到广元剑阁,跟随邓老师学习微缩景观制作工艺。杨霓说:“在他这里我学到了一些测量方法,怎么去计算,我现在也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一些小作品,小摆件,这是我完成的,还是蛮有趣的,我觉得这些小物件可以给我带来很大的快乐。”
乡村工匠,一头依托市场,一头带动群众,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推动了“农民变工匠”“厅堂变车间”的转变,让乡村手艺真正转变为推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工具和路径。在广袤乡村,像邓武松这样专注于乡村传统工艺、致力于带动产业发展的乡村工匠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身怀高超技艺、植根乡村沃土的他们,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必将大有可为。下一步,武连镇将继续把传统文化传承、乡村工匠培育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在扶持服务上出实招,在助力振兴上求实效,全力打造“技艺精湛、守正创新、服务百姓”的乡村工匠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在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做出更大贡献。(母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