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三强村:夯实乡村学堂建设 让党员群众学习教育“滴灌入心”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06-30 08:02:38 编辑:易琼华 点击:
汉源县九襄镇三强村“乡村学堂”坚持以党员干部群众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开展学习教育培训活动,把“乡村学堂”办成党员干部群众“补给站”,在打通服务党员群众“最后一公里”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课堂、基地齐发力,教学场地“不用愁”
为建好室内课堂与室外实践基地,增强党员群众学习热情,九襄镇三强村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实行“一个阵地、多个平台使用”制度,依托现有阵地,标准配备课桌椅、电脑、播放大屏等相关设施设备,建立室内教学场地,满足各类学习教育培训需求。“我们村委会要什么硬件有什么硬件,这么好的场地就是拿来给大家学习提升,邻里乡亲对这个学习环境可都满意,都说从来没上过这么巴适的学堂!”三强村党委书记黄富容说道。
“不仅室内能学习,咱们村作为花海果乡4A级景区的资源也得充分利用起来。”“对对对,咱们这么好的环境可不能浪费了,这不就是最美的实践基地吗?”经过三强村“两委”的集思广益,在九襄镇党委的指导下,三强村分别在景点“梨园”、民宿“梨园小筑”和“栖襄庐影”打造了三个户外实践基地,实现理论教授与实践操作同步开展,搭建起理论和应用之间的“桥梁”,有效丰富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教育培训途径。
“不仅室内学知识,还能室外学技能!你别看我们这么一个小地方的乡村学堂,可好着呢,学习的方式可丰富着哩,没有枯燥的理论知识,只有通俗易懂、大家都用得上的知识,听得进去、用得起来,这才是咱们村民自己好学堂。”村民杨华说道。
课程、需求齐发力,教学内容“不用愁”
三强村“乡村学堂”始终坚持把“针对性、实效性、学得会、用得上”作为目标追求,面向三强村党员干部群众,通过电话、微信、QQ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掌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学习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方法等各方面的需求与意愿,科学设置培训课程,“点对点”精选授课老师,“菜单式”开展学习培训。
伴随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三强村的某个田间地头,由镇党委请来的专业老师正针对“大樱桃种植管护技术”为村民们授课。三强村“乡村学堂”通过沉浸式的场景、接地气的语言,从“小切口”讲“大理论”,用“村言村语”“零距离”向党员群众传输知识,既提升了群众创业技能,也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截至目前,三强村已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民法典》、心理健康、果树种植、畜禽养殖等各类理论宣讲和科技科普志愿服务活动10余场次,受众达400多人次。”九襄镇组织委员李宇靖介绍道。
线下、线上齐发力,教学方式“不用愁”
三强村“乡村学堂”线下教学打破传统学习模式,重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观念,实用技术培训注重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培训注重课堂讲解与现实案例相结合,让党员群众理论理解更深、对技术操作更熟,极大提升参与感、体验感。
三强村结合“书记龙门阵”“党员开会了”“党课星期天”等线上音频视频党课,同时加强对各类优质优秀课程的发掘并上传至QQ群、微信群,不定期组织党员群众集中培训观看优质教学视频,鼓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行下载学习,全面提升党员群众学习培训的覆盖面。
“你瞧我们的学习群又号召大家学习新知识了,让我来看看这周学习的是什么,听说周四又有农业专家为我们实地指导,我可不能错过了。”村民激动地说道。“咱们乡村学堂一直以来都坚持着‘每月一主题、至少一堂课’的优良传统,通过丰富的学习内容,让大家把学习变成一种习惯,从不愿学到主动学,从偶尔学到习惯学。”三强村党委书记黄富容说。(杨驰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