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元宵,闹完元宵拉保保。2月6日是农历正月十六,也是四川广汉市一年一度的“保保节”。 时隔三年,这个地方民间传统习俗在众人的期盼中热闹回归。在广汉市房湖公园和金雁公园两个“拉保保”的主会场,到处张灯结彩,花团锦簇,人如潮涌。截至6日17时30分,20余万人涌入广汉城区,房湖公园、金雁湖公园入园8万余人,共拉成223对保保(房湖172对,金雁51对),欢声笑语响彻整个雒城。
“传统民俗”的“前世”和“今生”
对中国人来说,过完正月十五才算是过完年。但在广汉,过年比其他地方要多一天,年味儿从元宵节升温,正月十六“保保节”才是真正的广汉狂欢节!
“保保节”起源于民间的“游百病”与“拉保保”习俗,人们在过大年闹元宵之后,又穿上节日盛装,出门踏青游玩一天。据说这天出门游了春,即可消除百病,是顺利、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因此人们又称它为“游百病”或“游毛病”,祈愿消灾祛病、招祥纳福。
广汉“拉保保”始于清代康熙年间。自1985年开始举办,发展至今已从自由的民间活动发展为有组织的“民俗节日”,成为广汉市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广汉这座西南小城也因“保保节”而闻名。
每年正月十六,来自广汉以及周边成都、绵阳等地群众扶老携幼涌进广汉城区,聚集于房湖公园十二棵古柏前,见证 “拉保保”的热闹场面。房湖公园十二株古柏树为明代所植,有“百年长寿”“百病不生”“百事顺遂”等寓意。每年的这一天,游客均在20万以上,孩子家长将孩子的帽子(俗称猪儿帽)戴在心仪的“保保”头上,即表示“拉”成功。
历经三百余载的广汉“保保节”,名气越来越大,至今尤盛,“拉保保”也成为广汉人文脉络最长、群众参与最广的地方民俗活动。由于人数众多,地点也从房湖公园增加到金雁公园共两个地点,并被誉为“华夏民俗一绝”。2007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广汉“保保节” 纳入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保保节”拉的是“开心”和“祝福”
“开门迎春春回大地,抬头见喜喜满神州。”房湖公园是每年“保保节”的主战场,历史悠久、年味最浓。还未到公园开门时间,公园前的广场上已经聚集了数千名市民和游客。
上午8点30分,“拉保保”活动正式开始。在房湖公园十二株古柏树下,人群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许多家长带着未满10岁的孩子满怀喜悦地在人群中“物色”合适的“保保”,“有眼缘”则成为最重要的选择标准。而一些自发组织的市民,主动帮助孩子的家长拉“保保”。
“今天我准备给孩子拉个‘保保’,一大早就赶过来喽,我还在看哪个是合眼缘的。”来自绵阳的李成君满怀期待地说。
“拉到咯!拉到咯!搞快喊‘保保’! ”8点43分,人群中一阵欢呼,一位长相富态的男子被大家簇拥着,和孩子家长一起走向“保保节登记处”。这也是当天房湖公园拉成功的第一对“保保”。
“我是来看热闹的,没想到被拉成了‘保保’。”来自中江县的何克金对孩子父母说,“以后我们就是干亲家了,祝愿孩子健康成长!”
双方在登记后,到公园设置的打卡点拍照留念,组委会也专门准备了兔子玩偶和蛋糕,赠送给拉保保成功的“幸运家庭”。
在现场,不时有男保保和女保保被戴上孩子的帽子,簇拥着走向登记台。来自广汉三星堆镇的罗兵在登记后还抱起孩子在房湖公园游览玩耍。“宝宝很乖、很可爱,我很喜欢这个孩子。”罗兵说,“希望我们两家人以后常联系,愿宝宝健康成长!”
广汉“保保节”用奇妙的缘分将素不相识的两家人“拉”在一起,幸福欢乐的笑容写在双方的脸上。“保保”们戴着宝宝的帽子,和宝宝父母从此结成了“干亲家”,为新的一年增添了喜气,也共同呵护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张渔、孔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