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司法保障。今年以来,郫都区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出真招、花功夫,为高标准建设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示范区贡献法治力量,护航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为优化营商环境奠定基础
在全国率先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改革,主动揭榜挂帅国家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点任务——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建成全市首个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大厅,孵化全市首批高价值专利育成中心……这一连串的成绩单,正是郫都积极构建便捷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为企业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真实写照。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有助于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良好营商环境。今年以来,郫都区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据悉,今年8月,郫都区成功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区),并在双流、新都等24个区(县)城市中,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验收。
同时,依托知识产权综合数据库,郫都建成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服务平台,目前该平台已汇集各类知识产权相关数据1.4亿条,归集知识产权各类业务28项,实现知识产权办理事项“一键申请、一网通办”。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荣获“2021年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优秀案例”称号。
探索诉源治理新实践 为优化营商环境加码提速
“曹法官,在你的帮助下,厂里答应开始支付欠我们的工资。当初我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打了公示牌上的电话,没想到不用打官司,你们就能帮大家把问题解决好……”这是郫都区法院安德法庭庭长曹洪智收到的来自当事人廖明(化名)的感谢短信,究竟发生了什么?这要从郫都区法院深化诉源治理的举措说起。
今年以来,郫都区法院主动出击、繁简分流、联动联调,有效整合全区纠纷化解力量,围绕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统计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郫都区法院新收案件同比下降25.26%,降幅在成都各区(市)县中排名第一
事实上,廖明提到的公示牌,叫法治指导员公示牌。在群众口中,还有一个更接地气的称呼——“法律明白卡”。区法院改变“开门收案、坐堂办案”的被动应对局面,以法治指导员制度实质化运行为抓手,主动“走出去”化解纠纷,在10个街道(镇)的便民服务中心和13个基层调解组织公布法治指导员的姓名、联系方式、指导内容,老百姓有任何法律疑问,都可以打电话寻求帮助。
执行有力度有温度 企业有保障有希望
“感谢法院能考虑到企业的特殊情况,不然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虽然天气冷,但是法院执行让我们感受到温暖。”……近日,区法院成功办结了一起涉企业保全案件,在依法保障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也最大程度挽救了被执行企业,实现债务履行的良性循环和双方当事人权益的共赢。
受疫情影响,郫都区某豆瓣公司经营陷入困境,区法院先后受理以该公司为被执行人的案件15件。面对这样一家有潜力、有能力但暂时陷入困境的企业,区法院在获得各方当事人一致认可的前提下,采取“活封活扣”方式,在给付金额范围内决定对该公司的机器设备、产品进行“活封”,要求被执行人和实际使用人对机器设备妥善保管、正常使用,对产品正常销售,但必须保证存续相应数额和价值的产品,并将产品出售后的金额优先作为执行款。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该案中,区法院秉承善意执行理念,在有效维护申请人合法权益的同时,积极为企业排忧解困,着力减小执行工作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据悉,今年以来,区法院采取“活封活扣”、抵押贷款、分期履行等“放水养鱼”措施,强化对民营企业的保护,加大涉民营企业案件执行力度,努力营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赢得企业好评。
此外,区法院还依托互联网法庭在线诉讼平台、微法院等平台,实现电子材料提交、在线庭审、电子送达。同时,构建“分层递进、分段制约、分类集约”办案新模式,落实法院执行一体化改革,组建执行实施团队、资产处置团队和司法惩戒团队,充分发挥辅助事务集中剥离、集约办理的功能作用。截至目前,终本案件合格率始终维持在100%。(郫都报 雷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