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成都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成都市中高风险区、集中隔离点、核酸检测点急剧增加,全市的医废垃圾产生、处置量也骤然上升。
以一组数据为例,根据近两年医废产生的数据分析,2020年全市平均每天产生医废垃圾75.2吨,2021年日均产生102.4吨,而今年1月1日至8月31日全市平均每天处置医废垃圾为147.9吨,日均涉疫医废较2020年增长了266.1%;日均参照医废处理垃圾较2020年增长了632.1%,医废垃圾数量急剧增加。
疫情来势汹汹,如何合理、安全、高效地处置医废垃圾,为成都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筑起一道安全的后方防线?成都目前又是如何处置如此庞大数量的医废垃圾的?目前的处置能力是否饱和?让我们一探究竟。
全市医废垃圾的转运、处置能力得到有力保障
据了解,成都市的医疗废物由成都市医废处置中心(成都瀚洋环保实业有限公司)特许经营,共有4条医废垃圾处置生产线。成都瀚洋环保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光告诉我们,每条生产线的医废垃圾处理能力是30吨/天,常态是处于“用三备一”状态,最大处置能力是120吨/天。
“我们现在总共有医废专用转运车辆76台,专用盛装桶42000个,在这一轮疫情发生后,先后启动了28台新能源厢式货车协助转运,加起来就是104台。”曹光说。
这样的台数能够转运多少存量的医废垃圾?据数据显示,目前每台医废专用转运车每次转运能力为800公斤,每台车每天大约可以转运3-4次,那么一天一台车就能够实现3吨的转运能力。
实际上,自从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成都市就启动了兴蓉环境集团万兴环保发电厂一期协同处置普通医废和参照医废垃圾处理的生活垃圾。据悉,兴蓉环境集团万兴环保发电厂一期的协同处置能力为150吨/天,加上成都市医废处置中心和9台移动医废处置车的处置能力,成都全市的医废处置能力可达315吨/天,这能够有力地保障全市医废垃圾的按时转运和安全处置。
“我们也非常注重厂区内环境的消杀。”曹光告诉我们,因为本身就在处置医废垃圾,所以中心在原来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和环境消杀的基础上,每天对所有医废垃圾转运车辆和重点环境开展不少于两次的核酸检测和环境消杀,切断病毒传播,确保不发生次生环境污染。
各中高风险区、隔离点严格按照方案处置医废垃圾
在每天产生的医废垃圾中,各中高风险区、隔离点无疑是产生医废垃圾量最多的地方。据数据显示,截止8月30日,成都现有中高风险区316个,分别为153个、163个,隔离点231个。以8月30日的数据为例,成都市的中高风险区、隔离点分别转运处置医废垃圾35.3吨、73.0吨。
各中高风险区、隔离点医废垃圾是如何处置的?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下发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通知》要求,各风险区、隔离点医废垃圾需要做到源头分类、标准收集、规范贮存、按时转运、安全处置。
锦江生态环境局污染防治综合科科长廖静告诉我们,锦江生态环境系统的工作人员在处理医废垃圾时,严格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医废管理相关规定和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要求,进行医废垃圾的处置。
“我们在社区的隔离点规范设置了医疗废物临时收集点,与生活垃圾临时收集点相区分,所有核酸检测阳性者、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等产生的垃圾和工作人员使用过的防护用品等,都参照医疗废物处理。”廖静告诉我们,所有的医废垃圾统一收集后,按照“先消毒,双套袋”要求处理,“日产日清”,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而涉疫的污水则通过化粪池或一体化处理设施、集中收集消毒管消毒处理后,经在线和人工检测达标后,分别通过市政管网或密闭槽车转运至污水处理厂再次处理后排放,防止病毒外溢。
社区帮扶、“明白卡”发放各项措施保障医废垃圾安全处置
在“08·25”本轮疫情发生后,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工作专班对成都市中高风险区、集中隔离点、医废处置中心、万兴环保发电厂进行了现场检查帮扶,强化医废垃圾收运处置管理,确保疫情医废垃圾的按时收运和安全处置。
疫情发生以来,市生态环境局第一时间从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中抽调了105名骨干党员下沉锦江区街道、社区进行支援帮扶,同时派驻1名业务骨干驻厂、1名业务骨干值守热线电话,掌握调度全市医废垃圾收集、贮存、转运、处置工作动态。
结合中高风险区增多和锦江区加强社会面管控相关要求,市生态环境局安排市医废处置中心紧急增购6000个医废专用收集桶,并且将再启用30辆新能源汽车参与医废收运,增强了规范贮存能力,提升了收运时效。
针对当前疫情形势,市生态环境局进一步完善了“医废垃圾收集处置明白卡”,对医废收集的范围、时限、收集、储存和转运等规定和要求进行了细化和明确,卡片发放至医疗机构、集中隔离点、封控区、核酸检测点,有效加强产废单位、收集单位与管理部门各方信息的互联互通,提升医废贮存管理规范化水平和处置效率。(成都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