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真的是一座很温暖的城市,在我最无助的时候,很多人向我伸出了援手……”今年30岁的丁雯(化名)来过两次成都,第一次是2017年的蜜月之旅,第二次是2022年患癌后的求医之行。不过,让她始料未及的是,她的求医之路与“新冠”不期而遇。焦虑、无助、迷茫……在面临重重困境时,从市到区的各级领导、相关部门的多方帮助,温暖了她的“就医之路”。
求医之路遭遇困境
今年5月16日,在一次例行检查中,30岁的丁雯查出了宫颈癌。当看到报告上的诊断结果,她瞬间全身冰冷,脑中闪现着几个念头:严重吗?两个孩子怎么办?两边老人怎么办……胡乱想了一通,丁雯将检查结果告知了家人,强迫自己接受结果,同时积极面对,准备就医。那时,生性乐观的她想的是:病来了,就去应对。五天后,安排好家中的事,丁雯和丈夫坐上了飞往成都的飞机。之所以选择成都,是因为丁雯一直坚信,成都有更好的医疗服务水平。
按照规定,省外来蓉人员需要进行“入川即检”,并遵守“三天两检”的规定。21日下午16时,丁雯接受了来蓉后的第一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在酒店休息一晚后,丁雯和丈夫开始满怀期待地查医院、找房子,期盼尽快在成都接受系统治疗。
就在丁雯以为一切顺利进行之时,突然发生了个小插曲。。
23日第二次核酸检测时,丁雯选择了离居住酒店不远的便民核酸检测点。当晚22点,丁雯接到了疾控中心的电话,告知她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需要被转运至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以下简称:公卫中心)隔离治疗。
这也意味着,还未正式开始治疗的丁雯,被确诊新冠肺炎。
被各种复杂情绪左右的14天
“理智,应该无条件配合防疫工作要求;焦虑,担心自己的病情往坏处发展;自责,害怕因为自己确诊,会牵连更多的人……”
被送往成都市公卫中心隔离治疗后,因为属于症状较轻的病例,丁雯被安排住在一个单间,每天除了治疗,就是被各种复杂的情绪所左右着。
但此时的丁雯并不知道,作为一名“特殊的确诊者”,她的情况早已受到了成都市、青羊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关爱”即将纷涌而至。
“她的情况特殊,从外地来成都求医,我们不能让她无依无靠。”作为专门安排对接丁雯的人,青羊区卫健局工作人员吴悠接到任务后,十分挂心她的情况。
为了安抚丁雯的情绪,在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共同努力下,进入公卫中心的第三天,丁雯得到了一次与专家视频会诊的机会。而微信告知丁雯这个好消息的,便是吴悠。
“很意外,尤其是专家告诉我,我的病情还在初期,短期内不会发展,可以安心等待隔离治疗结束后,再进行手术,这个消息让我如释重负。”
除了专家的会诊,丁雯还收到一些从未谋面的“陌生人”发来的关心慰问短信,就连公卫中心的心理医生,也会在每天上门服务时,为丁雯送上一朵鲜花。而这些“特殊”的安排、关心和鼓励,即便丁雯在接受手术后,都未停止过。
“那些短信和鲜花,是我从未想到的,它们给我的不仅是鼓励和安慰,更让我看到了希望。”
“特殊”与“不特殊”
经过14天的治疗,丁雯顺利“转阴”。从公卫中心出来后,她还需要接受7天的居家健康监测,而她选择在青羊区的一家隔离酒店度过这7天。
“是丁雯吗?你的隔离房间已经安排好,好好休息,有什么需要可以随时告诉我们。”从转运车上下来,隔离点的工作人员一口便叫出了丁雯的名字。考虑到亲人的陪护能给予更大的安慰,经过专家评估后,在居家健康监测的第四天,丁雯的丈夫也来到了这家酒店,与丁雯同住一个房间。
安静的环境、清淡的饮食、医护团队的关心、家人的陪伴……在隔离酒店里,丁雯和她的丈夫细心的感受着每一个细节,体会到了被“特殊”关照的温暖。
“她是‘特殊’的隔离人员,但她又‘不特殊’。”隔离酒店的医护团队来自于青羊区苏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队负责人杨建琼称,丁雯只是一个“特殊”中的“不特殊”存在。“隔离人员什么情况都会发生,丁雯作为癌症患者是特殊的,但我们对前来隔离的老弱病残孕等重点人群都是如此。”杨建琼说到。
而在这期间,一直与丁雯对接的吴悠也再次传来了好消息。“现在有腹腔镜和开腹两种手术方案,你可以自己选择。”
经过慎重考虑,丁雯选择了在成都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进行开腹手术,手术时间定在了6月22日。
手机里素未谋面的“亲人”
6月22日上午11时,丁雯被送进了手术室。“手术出血少,病灶不深,清理得很干净。”两个小时的手术非常顺利,丁雯的丈夫松了一口气。此时的他才发现,就在丁雯手术的同时,她的手机一直在震动,打开一看,一条条微信、短信纷至沓来。
6月25日,是丁雯手术后的第三天,她可以在丈夫的搀扶下尝试下床走动。据丁雯的管床医生赵刘碧琦介绍,手术后第七天,丁雯便可以出院,然后等待病理报告的结果,术后一个月进行复查。而且因为丁雯年轻,身体素质不错,加上病情发现早、治疗早,临床治愈效果很不错。
住院期间,丁雯每天与家中两个年幼的孩子视频,告知家人自己的治疗进展,积极恢复健康。或许是没有了各种复杂情绪的困扰,她的脸上笑容多了,心中温暖和感动的情感也在累积。
点开手机,躺在病床上的丁雯划过一条条地短信和微信,嘴里念叨着:“这些短信和微信我每天都会翻看一遍,有些话语都烂熟于心了。但发来短信和微信的人,绝大部分我只知道一个名字,如果没有这次感染新冠肺炎的经历,我和他们永远都不可能认识。”
丁雯一直觉得,她是不幸之中的万幸。“在一个举目无亲的城市,感受到了这么多关心和照顾,让我终生难忘。”
丁雯说,待身体恢复后,她想当面感谢一下这些素未谋面的“亲人”,因为有他们的存在,让她的求医之路畅通无阻、温暖如春。她也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重获健康的她,能够带着家人再来成都,一同感受这座城市的美好和温暖。(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