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中欧班列2万列,看成都青白江这座城市之变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7-08 10:47:59 编辑:田恒铭 点击:
6月30日上午9点50分,当两列满载着电子产品、机械零件、日用百货等货物的中欧班列(成渝)分别缓缓驶出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的成都国际铁路港及位于重庆的重庆团结村中心站,意味着成渝两地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突破2万列大关。
突破2万列,是全国中欧班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青白江来说,自2013年4月26日开行首趟国际货运班列以来,近10年来,飞驰的中欧班列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变化太大太大,影响到这座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
战略摆位之变
由“老工业基地”到“对外开放高地”
1960年,青白江因国家重大工业项目川化、攀成钢而建区,成为国家“一五”时期西南第一个工业区,由此被赋予发展工业的历史使命。在这两大集团的强力支撑下,青白江逐步发展成四川省内最大的冶金、化工基地,率先成为成都第一个财政总收入过亿元的经济强区。
走过“因厂建区”“因工兴区”的光辉岁月,青白江曾一度因产业转型处于发展的短暂阵痛期。但很快这座城市找到了接续发展的强劲动能——用好国际物流大通道。2013年4月26日,首列蓉欧快铁(后统一为“中欧班列(成渝)”)从青白江发出,彻底改变了内陆城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依靠沿海港口的历史,为成都乃至四川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连接欧亚各国架起一座快捷通畅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成为成都眺望世界的“第二只眼”。
经过九年多的耕耘,成都中欧班列开行量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货值、货量呈显著上升趋势,联结境外74座城市,初步形成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成都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有力服务了成渝双城经济圈和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发展战略,助推成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也推动老工业基地成功转型为泛欧泛亚开放型港口城市。
2021年,青白江区共接待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驻华使节、领事官员以及各类涉外团体18批次110余人次,举办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青白江分会场等国际交流活动30余场次,对外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为落实党中央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关于“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战略部署,成渝两地在全国首创中欧班列跨省域共商共建共享,联合打造“中欧班列(成渝)”品牌。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带动四川、重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20.4%、26%,对欧盟进出口分别增长13.2%、19.5%。
依托独有的临港优势,青白江区抢抓历史发展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深度融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加快把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提出实施“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面向泛欧泛亚、“一带一路”的“四区一枢纽”,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的成都北部中心。
国家和省市战略也不断为这个地方赋能,近年来,青白江收获了国家级经开区、自贸区、综保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首批全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等多张国家级“名片”。在四川自贸区青白江片区这个仅有9.68平方公里的“国家试验田”里,仅5年时间就形成了108项改革创新经验,其中15项获国家部委认可或推广,21项获国家部委支持作为先行先试政策。
改革无止境。为推进“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青白江基于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创新实力,依托融入“一带一路”的得天独厚条件,在全国首次提出了建设面向“一带一路”中试产业基地,推动老工业“二次振兴”的重大战略构想。
建设面向“一带一路”中试产业基地,可以说是搭建起了与世界各国科学技术共享的交流平台。这意味着以产业链为核心,结合供应链、创新链,乃至信息链、资金链,青白江中试产业基地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创新要素的链接。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面向“一带一路”中试产业基地的逐步呈现,青白江的发展未来可期!
产业结构之变
由工业独大到开放产业集聚
走进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简称“玉龙化工”)的展示大厅,在众多产品里面,有一款看似普通的白色粉末——MCA阻燃剂,其生产技术“三嗪阻燃塑料加工关键技术”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目前该阻燃剂产品因具有无卤、环保、纳米改性等特点,已在下游20余家企业获得应用,主要应用于电子电气、交通设施、家电、仪表等行业。
玉龙化工是国家“一五”时期青白江的老工业企业。近年来,该公司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依托四川大学科研院所加强自主创新,成功转型跨入新型绿色建材、石墨烯应用等新材料领域,走出一条科技创新的新路子。
2010年,玉龙化工还是亚洲三聚氰胺最大单套装置的标志企业,但很快就面临外贸形势遇冷,出口大幅下滑,整体产能过剩的境遇,发展形势堪忧。困境之下,公司决定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延伸发展三聚氰胺下游产品。“前期,我们尝试过研发生产新产品,研发后直接产业化生产,但最终全部以失败告终,因为缺乏中试过程。”该公司副总经理叶锐说。
为了弥补短板,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玉龙公司与四川大学国家高分子重点实验室王琪教授建立了产学研合作,通过强化中试阶段的应用研究,攻克了传统三嗪阻燃剂反应体系黏度高、耗水耗能、污染等诸多技术难题,开发了以三聚氰胺为原料的纳米级环保改性MCA阻燃剂。
玉龙化工的转型升级,是青白江区老工业转型的缩影。翻开青白江历史,工业曾是它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冶金、化工为主导的工业,一度占经济总量的70%,形成“一家独大”的经济格局。其中,川化和攀成钢两大国企,支撑起青白江整个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近年来,青白江全力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加快发展开放产业,打造“开放产业集聚区”。
按照最新的产业布局来看,青白江三大产业功能区可谓定位高端、各具特色。成都国际铁路港重点发展国际供应链、国际贸易、临港智能制造等产业,已累计引进总投资超千亿元的重大项目近200个;成都高性能纤维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绿色建筑材料、新能源装备主导产业,拥有各类工业企业2200余家,其中规上143家;欧洲产业城重点发展新材料、5G智能电器、绿色低碳等进出口加工贸易,聚集总投资60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60余个。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青白江的产业结构之变:
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5.2:74.3:20.5,
到2018年调整为3.3:68.9:27.8,
2019年为3.6:30.6:65.8,
2020年为3.4:30.4:66.2,
2021年为3.5:30.4:66.1,三次产业结构实现持续优化。
尤其是过去5年来,青白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锚定开放型国际化发展方向,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20.2亿元,连续跨过三个百亿级台阶,年均增长8.5%以上。
城市格局之变
由南北失衡到“双核共兴”
“当时,说我们这个村要建个欧洲产业城,引进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厂投资100亿元,大家都不敢相信,觉得是天方夜谭。我们这里是浅丘地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家祖祖辈辈都以务农和在外打工为生,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项目到我们这里发展呢?”谈及清泉镇的变化,秧田村29组村民王文根至今都觉得像做梦一般。
多年来,青白江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毗河以北地区,城市空间、环境承载已日趋饱和,毗河南北城乡二元结构较为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青白江大胆谋略,在毗河以南的清泉、福洪两镇远期规划建设了40平方公里,承接产业转型升级的欧洲产业城,从空间上推动现代产业跨过毗河向南发展,解决产业空间制约、城区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立足新阶段,区委区政府坚持“以港立城”,构建“一港引领、双核共兴、四片协同”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拓展战略空间、提供战略支撑。以北部主城区和南部欧洲产业城打造城市双核心,推动南北双核以青新通风廊道为生态隔离带相向发展,实现繁荣在主城、实力在新城。主城区核心持续向南拓展,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数字经济、科技研发、高端商业商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欧洲产业城核心坚持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理念,高质量建设欧亚出口导向型的先进制造业产业新城,完善高端公共服务配套,推动“三生融合”。
欧洲产业城的建设真正意义上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毗河南北城乡二元结构,在推动全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同时,为毗河以南的老百姓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如今,已建成5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大力发展适铁适欧产业,连续引进华鼎国联动力电池、天马高端轴承等一批龙头企业。
巨石集团成都公司是一家在青白江工业园区扎根十几年的玻璃纤维生产企业,在青白江作出调迁战略部署后,第一批率先入驻欧洲产业城的行业龙头企业,已在欧洲产业城建成投运了西部地区首个玻璃纤维智能制造基地,为欧洲产城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而在青白江主城区,通过对老城区腾笼换鸟,就地打造面向“一带一路”中试产业基地,盘活老城区,解决新旧城区发展不平衡问题。
随着万达CBD商圈的日渐成熟,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发展初见端倪。不远的将来,这里将变成集总部办公、科技研发、品质居住、国际会议等功能为一体的一体化、高端型、花园式智慧产业新城区。
城市品质之变
由“工业风”到“现代化国际化”
作为资历深厚的老工业区,青白江曾留给人的印象,一直是“满满工业风”和“钢铁直男”的城市气质。但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国际化成都北部中心”建设的加快推进,青白江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已风格大变,成为紧跟时代潮流,具有国际范的开放型港口城市。
依托中欧班列的通道优势而建的新消费场景下的国际化沉浸式体验集群——亚蓉欧国家(商品)馆,是青白江打造的集经济、文化、教育、旅游、展示、投资、服务于一体的对外交往综合服务平台,这里展示了欧洲、中亚、东南亚、大洋洲等地区30多个国家和城市的特色场馆,来自法国的红酒、意大利的皮具、新西兰的母婴保健品、哈萨克斯坦的地毯等极具国别特色的商品3万余款,让您轻松实现“在蓉城,买全球”。在这里,不仅能买到正宗又便宜的国外商品,还能欣赏到不同国家和城市的人文景观,带给你一种全新的、多元化的、国际化的消费场景体验,这里已成了成都最具“异国风情”的网红打卡地和成都国际化的高品质会客厅。“真的太有格调了,不用出国就能够买遍全球好货。”喜欢摄影的成都市民李先生说,“在这里拍照片真的很漂亮很有感觉,像是真的到了国外一样,非常适合周末带着一家人来逛来耍。”毗邻成都国际铁路港,直线距离不到两公里的城厢天府文化古城,聚邑可考的历史超过2000年,有县治的历史超过1400年,传承了宋代龟背制格局,是老成都的活沙盘,素有“小成都”之称。
聚焦“千年历史迭代遗存的保护与活化”“老成都原真繁华市井生活的还原与再现”“天府文化与欧陆文化的交流与交融”,这里将打造为新丝路欧陆门户涵盖“文旅商城”四大功能的城市会客厅,与古蜀文化遗址三星堆、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共同构成成都北部的黄金三角旅游目的地。随着城厢会客馆、邓公楼、绣川书院、武庙、绣川秀里等点位的对外开放,以全新视角展示古城的县治文化和红色文化,给游客带来了高品质的文旅消费新体验。要说在这个酷暑季节,青白江哪儿人气最旺、最好耍?无疑要数长流河了。漫步在色彩斑斓的长流河绿道上,映入眼帘的是清澈的河水、静静的工业建筑遗存、柔软的护坡草地,以及各种精心打理的花草绿植,沿河两侧景观带设置自行车道、步行道、亲水观景平台,舒适轻松的亲水环境,引入IP概念的餐厅、咖啡厅以及大型实景互动体验馆等“沉浸式体验”新业态,串联起工业时光广场、记忆长廊、野餐草坪等景点。你很难想象这条河的两旁,曾经是川化和攀成钢的生产厂区。
曾经青白江因发展工业,环境容量受限,近年来对公园城市建设尤为重视,先后投入数十亿元用于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区。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3天,优良率达83.0%,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已建成长流河湿地公园、东山公园等6个公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7.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43平方米……一幅以青山绿道蓝网为底色的公园城市地图正在这里徐徐展开,移步易景,绿意盎然。
在教育方面,成功引进成都树德中学、成实外教育有限公司等优质教育资源,规划建设“一带一路”教育产业园,成功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
在医疗方面,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组建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集团,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新建青白江区中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青白江妇女儿童医院;全国首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示范项目已启动建设,并成功获批残疾人康复等7个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基地);正着力打造国家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王昱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