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以“静默”代替管控坚决整治“层层加码”

来源:成都商报 时间:2022-10-14 09:22:14编辑:胡世龙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10月13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疾控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介绍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会上表示:不能以“静默”代替管控;要坚决整治“层层加码”;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
谈防疫政策:
不能以“静默”代替管控
针对当前有地方存在疫情防控“层层加码”的问题,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前期组建多部门组成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专项整治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问题。按照整治“层层加码”工作机制,专班每天及时转办、督办地方核查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雷正龙在发布会上表示,要不断提升疫情防控科学精准水平。要求各地加快精准流调,疫情防控不能简单化,不能过大范围划定风险区域,不能以“静默”代替管控。要及时精准划定中高风险区,及时采取坚决果断的管控措施,并根据疫情形势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符合解封条件的要及时解封,方便群众生活及出行。对风险区域外的学校、餐饮等单位,加强疫情监测,坚决避免“一关了之”,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同时,要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的影响。开展疫情处置时,强调科学精准管控的同时,还要讲究温度,全力保障疫情期间群众生活物资供应和就医需求,全面统筹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志愿服务人员等多方力量,确保保障到位、服务到位、温暖到位。同时,呼吁群众要增强法律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还应加强对各地疫情防控工作指导。指导各地全面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对各地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的培训指导,推动各地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加强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特别是交通运输业客车、货车司乘人员疫情防控,既要做到疫情防得住,又要保证行业运转正常发展。
谈“静态管理”:
要尽量避免全域静态管理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回应了常态化核酸检测推行效果和与此相关的全域静态管理问题。他表示,我们要尽量避免全域静态管理,但是必要时实行一定范围的静态管理也是一个手段。
梁万年表示,核酸检测是早发现的重要手段。首先,通过近三年的防控实践锻炼,中国已经具备了强大的核酸检测能力,表现在我国现在每天有1亿多管的单管检测能力。也就是说,如果是1:10混检,一天可以检测十几亿人。其次,从布局看,一些大城市建立起15分钟检测圈,可及性大大提高。同时,实践证明,常态化的核酸检测在国内一些疫情的早发现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于有些地方即使实行常态化核酸检测,但是还会采取全域静态管理的现象,梁万年解释,疫情防控目标之一是尽可能用小的代价来获取比较好的结果。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地避免全域静态管理,而不是把全域静态管理当做必须采取的一种手段和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尽可能避免全域静态管理,首先要做到“四早”,压实“四方责任”,真正使疫情防控做到早、小、实、准。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一些特性决定了我们很难完全做到一发生感染就快速发现,如果疫情发现得比较晚,特别是在感染者的传播链条不清楚、涉及区域比较广泛的情况下,应该综合疫情特点、防控能力和条件等各个方面情况来采取相应措施,有些地区采取一定范围的静态管理也是尽快控制疫情的手段。
谈“动态清零”:
实践证明“动态清零”总方针是科学的
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动态清零”是我国控制急性传染病的总原则,也是我们新冠防控的总方针,在过去近三年的时间里面,中国本土出现了300多起由境外输入导致本地发生的疫情,这些疫情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实践证明,“动态清零”总方针是科学的,效果是显著的,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所以目前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吴尊友介绍,传染病从高流行地区向低流行地区蔓延扩散,就像水从高位向低位流动一样,它是传染病传播扩散的一种自然规律,武汉疫情控制以后,我国主要是境外输入造成本地的疫情传播扩散,所以我国确定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实践证明这个总策略是科学的,是有效的。
国家卫健委发言人米锋表示,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运行。我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九不准”要求,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以快制快,阻断疫情传播,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米锋表示,要坚决整治“层层加码”,关心关爱受到疫情影响的群众,切实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就医需求。要始终做好个人防护,遵守防疫要求,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谈当前形势:
当前全国疫情形势严峻复杂,但总体可控
雷正龙介绍,近期我国持续面临境外疫情输入和本土疫情传播扩散的双重风险,局部地区疫情出现反弹。新疆疫情出现反复,但总体可控,内蒙古疫情形势明显好转,病例数显著下降,四川、甘肃、山西等地疫情逐步控制,宁夏、西藏疫情稳定向好,其他部分省份疫情多点散发。当前全国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的风险依然存在,但总体可控。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加强统筹调度,指导各地落实国庆节前后疫情防控措施,派驻工作组强化新疆、内蒙古、宁夏、云南、山西、西藏等地的疫情防控力量,各地要压实四方责任,实事求是,及时客观报告公布疫情数据,持续加强疫情防控和应对处置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
此前的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一系列关于中秋和国庆前后的防控政策措施,也明确了时间是从2022年9月10日到10月31日止,这个时间马上到了,接下来是否会延续这些防控措施?雷正龙介绍,中秋、国庆人员流动性增加,疫情传播风险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部署全面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基础上,强化了一系列防控政策措施,如倡导广大群众安全有序出行、推广落地检、重点场所和机构查验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减少不必要的聚集等措施。国家卫健委将组织评估这些措施对尽早发现、控制疫情、防止疫情规模性反弹的作用,下一步,将在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前提下,在评估措施效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和病毒变异等因素,持续完善优化疫情防控政策,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谈新冠后遗症:
“动态清零”也是预防后遗症的重要方法
关于新冠肺炎后遗症,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新冠后遗症常见于重症病例,但也可以发生在轻症病例,接种过疫苗的人风险低。
新冠后遗症又称新冠长期症状。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10月公布的临床病例定义,新冠后遗症通常发生在感染新冠发病后的3个月内,可以是急性感染康复后出现某些新症状,或者原先急性感染期某些症状持续存在,症状至少持续2个月。这些症状可以反复发生,并且无法由其他诊断来解释。
根据全球研究结果,新冠后遗症覆盖了较广的健康问题,包括:乏力或疲倦、思维障碍或不能集中精力、呼吸急促或困难、头痛、头晕、心跳加速、胸口疼痛、咳嗽、关节或肌肉疼痛、抑郁或焦虑、发热、嗅觉或味觉丧失等。这些症状可以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吴尊友表示,新冠后遗症常见于重症病例,但也可以发生在轻症病例。一般来说,接种过疫苗的人,感染新冠后患后遗症的风险要远远低于那些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
吴尊友强调,预防新冠后遗症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因此,我国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仅是控制规模化疫情的重要策略手段,也是预防新冠后遗症的重要方法。(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