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消费者投诉信息统计分析报告,并公布了第三季度投诉热点,包括极端天气和突发疫情导致部分领域投诉激增、新消费问题频发以及老年消费者消费投诉“老大难”等。其中,新消费投诉量增多引发关注。
网络消费维权难亟待多方共同破解
【案例】
消费者彭某向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投诉称,在某平台上购买的亚马逊礼品卡不能正常使用,多次向某平台等投诉无果。经调查发现,消费者今年6月在某平台店铺购买了10370元的礼品卡,当时商家承诺在亚马逊上能正常使用。但消费者使用后,导致亚马逊账号异常被暂停。经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某平台商家赔偿消费者的实际损失。
无独有偶。8月29日,广元市消费者吴女士向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投诉称,其在某APP商店购买一台价值5399元的iPhone13,未收到快递,但是快递路线图上显示买主拒收,快递原路返回。8月19日下午接到商家电话,告知吴女士商品在运输途中有损坏,需要消费者承担该损失。经调解,商家全额退还吴女士5399元。
省消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经济衍生出一些新的商业模式、经营业态,直播、语音、AR(增强现实)等营销方式在激发消费者热情时,引发的消费纠纷不断,货不对板、质量瑕疵、商品损坏、限制七日无理由退货权等问题频发。
为此,省消委建议,一是经营者应压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主体责任,加强自律,严实法律底线;二是聚焦消费维权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强对新业态的分析和研究,推进行业规范;三是坚持“科技向善”理念,促进行业自律和发展。
定制家具乱象丛生消费者需要理性选择
【案例】
今年6月29日,成都市消费者王女士向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投诉称,其定制的一组衣柜因为尺寸错误,安装时高度过高,柜体与墙壁间隙太大,柜门款式与效果图也完全不一样,但商家以“消费者签字确认图纸”为由,只愿意补偿1000元。受理该案件后,经调查发现是因为商家设计人员测量失误,导致最终安装效果不符合质量标准和消费者要求效果。省消委认为即使消费者在设计图纸上签字,商家也不能免除其服务质量担保责任,经调解,商家同意按照实际尺寸重新下单并于8月1日加急为消费者完成安装。
消费专家分析认为,定制类消费迎合个性化需求深受消费者青睐,但因家具定制行业水平参差,引发的消费争议不断。投诉主要包括:合同约定不清,如使用材料的材质、品牌、产地等与约定不符;因效果图与实际交付差异,引发对设计图、施工图的效力确认问题;因增项、加价或变更设计产生的价格计算、支付及违约金计算产生纠纷;定制类家具引发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问题。
省消委提醒,消费者在定制家具时,要做到货比三家,尽量选择有实力、信誉度高的商家。同时,要严审合同,看清重要条款,明确产品的型号、材质等重要信息,核对图纸清单,约定好生产周期、交付时间、安装周期以及违约责任等。还要注意收集并保存有关证据,如商家宣传画册、双方聊天记录、电话录音等。
省消委特别提醒,消费者可参考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的《放心舒心消费服务规范第5部分:家具行业》地方标准,了解家具产品放心舒心消费服务的原则、基本要求、销售服务、售后服务、消费维权等内容。
医美消费问题频发消费者身心受损
【案例】
8月22日,乐山市井研县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接到消费者陈女士投诉,反映其于2022年7月到某美容中心缴纳2000元进行脸部除皱,在除皱后鼻子出现明显的皱纹不对称,需进行手术修复。陈女士认为美容店应该承担责任,支付相关治疗费用。经调解,美容店退还陈女士除皱费2078元,并赔偿陈女士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费用2500元。
消费专家分析认为,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愈加强烈,然而市场上美容机构鱼龙混杂,致使美容消费纠纷频发。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虚假宣传、强制消费、诱导消费、推荐网贷消费、预付卡乱象、不明码标价等。维权难点主要体现在美容产品鉴定难、消费者受伤原因难以确定、消费证据收集受限等方面。
为此,省消委提醒,消费者在选择医美机构时,要查看医美机构相关经营证件是否合规,执业范围是否包含医美诊疗项目;要查看医生是否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等;要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看使用的药物、器械等是不是审查认证产品;要签订合同,明确各项收费标准和服务内容,还要保存好有关消费凭证,及时维权。(四川在线记者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