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科技厅发布四川省首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备案名单,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四川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成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等9家成都新型机构入选,研究领域涵盖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
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研发服务、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等工作,有望成为继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后的第四类科技创新队伍。
牵手顶尖高校
市校合作“朋友圈”扩大
近年来,成都不断牵手国内顶尖高校,扩大市校合作“朋友圈”。随着校地协同合作不断深化,市校合作研究院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此次除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外,香港城市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参与建设的研究院也成功入选。与此同时,在四川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建设中,电子科技大学发挥重要作用;成都川哈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也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参与。总体来看,市校合作研究院数量超过此次成都入选机构的一半。
9家机构中,位于天府新区、高新区等城市新区的机构包括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成都川哈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天翔动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数达到4家,城市新区创新策源转化能力凸显。
事实上,一段时间以来,城市新区不断做优做强创新策源转化核心功能。以四川天府新区为例,截至目前,该区已布局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6个,引进“中科系”“中核系”等国家级科研机构25家,持续推动形成一批颠覆性原创科学成果。此外,落地国家超算成都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35个,引育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62个,有序建设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技术攻关集群。
孵化创业团队
创新成果转化为创新产品
近日,记者来到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时,研究员们正聚精会神地工作着,有的坐在电脑前查看数据模型,有的在规划项目图纸,有的在与同伴交流研究项目,有的则在实验室里忙碌着……
在研究院能源消费智能化研究所内,所长高浪正与团队探讨投影上的测算数据,做进一步的调整优化。前不久,入选四川省首批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的天府总部商务区总部基地建设方案就是由该团队负责编制的。
高浪介绍,研究所将绿色低碳研究成果与数字化手段结合,积极将创新成果转化,自主研发“碳见”“碳规”等多款产品。其中,“碳见”可核算、预测与规划碳排放,再分析数据了解划定区域内减排的重点,“例如,我们对天府新区总部商务区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进行建模和核算,得出了分领域、分能源品种的排放构成。据此可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控制建筑领域的排放,逐步降低电力排放。”
“自主创新的同时,我们也积极孵化创业团队。”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产业发展部主任房炫伯介绍,截至目前,研究院已孵化10余家公司,包括一家估值超过10亿元的瞪羚企业。(白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