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新赛道四川有底气
有人才有技术
●四川拥有一批科研院所和高校,有一批优秀核技术应用企业
●拥有技术水平先进的研发队伍和一流的技术实力
●在医用同位素生产、辐射加工与育种、核医药应用等领域已取得相当大的成绩
有基地有平台
●四川正加紧建设全国医用同位素生产能力最强的基地,全球最大、国内品种最齐全的医用同位素生产基地
●该领域国家级的创新平台已落户四川
8月18日,2022年中国同位素与辐射产业峰会在成都举行。在这场政府部门、院士专家、企业家云集的峰会上,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医用同位素成为探讨的主角。来自国际原子能机构及我国相关政府机构、社团组织、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的300余位嘉宾代表,共商同位素与辐射产业发展的热点和未来,共享最新技术进展和行业优质成果。
医用同位素是什么?发展医用同位素产业,四川有何底气?专家学者们又提出了哪些建议?
看现状
造福人类的前沿科学,却面临“卡脖子”问题
“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称为同位素,其中会放出射线的被称为‘放射性同位素’。”演讲中,中核集团同位素生产与应用领域首席专家罗志福做起科普。
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十分广泛,在农业、医疗健康、航天探索、核仪表、辐射加工、无损检测等领域大展身手。其中,应用在医学上的放射性同位素就被称为医用同位素。
医用同位素是核医学诊疗的物质基础,利用医用同位素对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神经退行性等重大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譬如钼-99(锝-99m)是显像检查中最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占全世界显像药物80%以上;基于钼-99(锝-99m)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诊断技术是癌症早期检测的必备手段;还有用于治疗肿瘤骨转移的锶-89、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碳-14、治疗甲亢和甲癌的碘-131……这些医用放射性同位素与人们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
现实中,造福人类的前沿科学却面临“卡脖子”的局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党委书记万钢介绍,当前我国人均医用同位素制品消耗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并且主要依赖进口。如自主生产的碘-131、锶-89仅满足国内20%的需求,镥-177仅满足国内5%的需求,其余常用堆照医用同位素全部靠进口。目前,我国医用同位素及药物供给极不稳定,核医学发展仍无法摆脱进口局面。
近年来,受医药行业应用驱动,我国核技术应用快速增长。而主要生产国对这类制品有出口管控,且各国用于生产的反应堆运行时间大多超过40年,面临关停或退役。
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锁会认为,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位素与辐照技术将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加快医用同位素自主供应对国民经济和健康中国建设意义重大。
去年,国家八部门联合发布《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这是我国首个针对核技术在医疗卫生应用领域发布的纲领性文件,建立稳定自主的医用同位素供应保障体系有了顶层设计。
看优势
不仅有一流技术一流队伍,还在建“最强”基地
“四川在国内具备独一无二、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宝原董事长孟琰彬说。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四川就与核工业结下不解之缘,为发展核技术应用产业积蓄了先发优势。
省核技术应用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原院长杨岐分析,具体来看,四川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四川大学等一批科研院所和高校,有一批优秀核技术应用企业;拥有技术水平先进的研发队伍和一流的技术实力;在医用同位素生产、辐射加工与育种、核医药应用等领域已取得相当大的成绩。
更关键的是,四川在医用同位素生产关键设施方面有优势。核动力院院长王丛林介绍,核动力院的岷江堆已改造为医用同位素生产堆。“十四五”期间,核动力院将构建“两堆研发、两堆生产”的格局,成为全国医用同位素生产能力最强的基地。
当前,乐山市已投资20亿元,在夹江县规划布局2平方公里的核技术应用产业园。这是全国目前唯一取得环评批复的核技术应用产业园区。园区已落地7个项目,总投资51.8亿元。
其中,计划今年开工建设的全球首座溶液型医用同位素生产堆项目,在核技术应用产业中处于不可替代的“链主”地位,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国内品种最齐全的医用同位素生产基地。
此外,该领域国家级的创新平台也已落户四川。在当天的峰会上,核动力院牵头组建的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这是该领域唯一的工程中心。
用万钢的话说,它就是奔着彻底解决国内医用同位素紧缺和核医学发展“卡脖子”问题去的。核动力院将以此为抓手,推动我国成为医用同位素及药物产学研用强国,打造我国“同位素及药物”新的国家名片。
看行动
选准优先发展的领域,做大做强核医药产业
“四川的核技术产业应用有相当不错的基础,且在国内领先。但目前我国核技术产业应用,普遍存在‘技术实力强、市场拓展慢、产业做不大’的问题。”杨岐在演讲中坦陈行业面临的问题。
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西坡总结了行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行业发展缺少顶层规划,相关标准规范不健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优势不明显,基础研发与产业应用脱节;跨部门协调不足,新技术应用面临“隔行如隔山”的认同难题;产业链整体能力不足,部分核心部件和应用软件受制于人;核技术应用的宣传教育不足,公众接受度有待提升。
如何破解瓶颈?杨岐建议:“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建设创新平台,不断提升核技术应用创新能力。”
他认为,应当选准四川省优先发展的领域,提升医用同位素生产规模,做大做强核医药产业。同时,根据四川省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在四川形成发展动能强劲的区域布局,形成以成都、绵阳、乐山为主的核技术应用产业集聚带,推动四川从核技术资源大省向核技术应用产业强省转变。
记者了解到,四川省正加快制定四川省中长期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产业定位、发展路径、保障措施等,力争让四川迈向全球核技术应用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高地。(徐莉莎 程文雯 曾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