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近日公布 提升主城区“12+2”区域内涝防治能力新建19座水厂

来源:成都商报 时间:2022-05-13 09:33:28编辑:黄成群


三岔水库

5月11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政府官网获悉,《成都市“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于近日公布,规划期为2021年至2025年,远景展望2035年。根据该《规划》,到2025年,成都市主城区“12+2”区域内涝防治能力提升至能有效应对50年一遇的暴雨;同时新建19座水厂,扩建13座水厂,全市区域内主力生活给水厂达到42座,工业水厂达到3座,总供水能力达到944.3万立方米/日;另外中心城区“5+1”区域新规划建设10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79万立方米/日,全市新规划建设56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25万立方米/日。
1
推进沱江团结水利枢纽工程,分蓄超额洪水
将金堂县城的洪水防御能力逐步提高至50年一遇
记者在该《规划》中看到,本次规划范围为成都市市域,包括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双流、郫都、新津12个区,简阳、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5个县级市,金堂、大邑、蒲江3个县;以及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以下简称“东部新区”、“高新区”、“天府新区”)。其中,“中心城区‘5+1’区域”包括绕城高速(四环)外侧500米以内的区域和金牛区、成华区、青羊区、锦江区、武侯区、高新区在绕城高速(四环)外的区域;“主城区‘12+2’区域”包括12个市辖区、高新区和天府新区。
目前已经进入汛期,成都是全国首批重点防洪城市,防汛减灾工作任务艰巨,形势严峻。按照成都市“上蓄、中分、下排”的防洪格局和“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防洪方针,在建设防洪治涝体系方面,《规划》明确了分区策略,其中主城区“12+2”区域实施防洪工程建设、排涝管网改造等措施;远郊区(市)县区域的山区和丘陵区加强水库调蓄、中小河流治理、山洪沟整治,构建山丘区洪灾防治、洪水调蓄体系;中部平原区以河道综合整治、堤防和分洪工程建设为主,筑牢城市防洪屏障。同时对洪灾威胁最为严重的金堂城区和新津城区通过开展专项研究,综合施策提升城区防洪能力。
具体包括实施岷江干流、沱江干流等河道重点河段防洪综合治理工程;重点推进沱江团结水利枢纽工程,分蓄超额洪水,将金堂县城的洪水防御能力逐步提高至50年一遇,减轻下游干流沿线淮州、简州、简阳城区的防洪压力;城市建成区结合老旧小区及道路改造提升管网排涝能力,大力推进老旧破损排水管网、排水防涝设施修复,改造及增设泵站,提高机排能力和雨水排放能力,使主城区“12+2”区域内涝防治能力提升至能有效应对50年一遇的暴雨;推进都江堰市中兴镇螃蟹河等9条山洪沟治理前期工作,重点完成青白江区桤木河、蒲江县西门沟、金堂县广兴河3条山洪沟治理。
2
近期建成第二水源李家岩水库
远期引调大渡河来水作为区域第二水源
在建设水资源体系方便,根据《规划》,成都将建设以“两江、四库、六区”为基本框架的资源水网,构建“纵横联通、多源互济”的多水源供水格局,提升城市水资源保障能力。其中“两江”是指岷江与沱江;“四库”至现状及规划四座大型水库:紫坪铺水库、李家岩水库、三坝水库、三岔水库。“六区”指成都范围的六大供水区,分别为人民渠、毗河、东风渠、龙泉山、外江和玉溪河供水区。成都市有岷江、沱江等多条干流及几十条支流,河流纵横、沟渠交错、河网密度高、过境水资源丰富,区域内库、塘、堰、渠星罗棋布。根据成都市水资源天然禀赋和供水系统基础条件,《规划》确立水资源分区发展策略。
其中中心城区强化市政节水,加大非常规水利用;维持河流生命健康,确保河道最小生态流量,改善流域特别是中小河流的生态环境;利用好都江堰的水资源配置量。城市新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完善供水系统配套,最大限度发挥引调水综合效益,增加沱江干流水资源开发,补充区域缺水。郊区新城坚持保护优先,强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河流互济、水系连通,在条件适宜区域增加水资源开发,保障中心城区供水安全,强化农业节水,保障区域农村饮水安全,因地制宜开发当地水源,进一步优化全市水资源配置格局。
同时“十四五”期间成都市将力争全域建成节水型社会,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同时成都将完成李家岩水库建设,使成都市第二水源尽早发挥效益;开工建设三坝水库,建成后可为四川天府新区和大邑县等地提供水源;开工建设久隆水库,建成后可保障东部新区综合用水;积极推进彭州市东林寺水库、金堂县羊毛沟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新建白鹿湖水库、东安水库,开展桃花湖水库、郑家水库、青云水库、杨溪水库、新都区石堤堰水厂应急水源水库等小型水库工程前期工作,解决干旱死角的用水难题;另外按照“大区域统筹、小区域协同”的思路,近期建成第二水源李家岩水库,远期由“引大济岷”工程引调大渡河来水作为区域第二水源。
3
建设九道堰、东安湖、白沫江、桤木河等蓝网示范项目
在建设水生态体系方面,根据《规划》,成都将加快构建“天府蓝网”整体骨架,以一环路内老城水网渠系为“一核”,锦城公园水网体系为“一环”,人文锦江、生态岷江和未来沱江为“三江”,九条引领片区发展的主要水系轴线为“九带”,叠加一、二、三级蓝网,构建城市段、田园段、风景段、生态段四类“天府蓝网”场景。成都将结合锦江、沱江、岷江流域综合治理,建设九道堰、东安湖、白沫江、桤木河等蓝网示范项目,“十四五”期间打造1000公里骨干蓝网项目。
同时在建设水环境体系方面,成都将完成管网普查与治理,摸清成都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全面、系统地对绕城内排水管网现存的混接错接、老旧破损等问题展开排查;完成全市城市(县城)市政排水管网和排水户排水管网普查;完成全市城市(县城)市政排水管网塌陷、破裂、腐蚀、渗漏、错接等重大病害治理、所有排水户排水管网治理。同时根据《规划》,成都市中心城区“5+1”区域新规划建设10座生活污水处理厂,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79万立方米/日,成都全市新规划建设56座生活污水处理厂,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225万立方米/日;20户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
另外在建设水文化体系方面,根据《规划》,成都将全面开展水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摸清成都市水文化遗产资源家底,建立遗产资源名录,对遗产资源进行分级分类;同时建设三岔湖、东安湖等一批集水利科普、滨水游憩、宗教文化、运动休闲、生态度假、商贸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利风景区。(记者林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