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成都市井生活的发展流变

“日常史诗:成都市民生活与公共空间”展览向公众开放

来源:成都日报 时间:2022-11-01 09:09:48编辑:胡世龙

展览现场
作为三联人文城市季的亮点活动之一,10月31日,成都东部新区東·壹·美术馆举行的“日常史诗:成都市民生活与公共空间”展览正式向公众开放。当天下午,展览开幕论坛也在美术馆举行。
在现场记者看到,展览以西南地区时空、成都城市时空、成都室外公共空间、成都室内公共空间四重维度为架构,不仅展示了成都市井生活在近现代的发展流变,更展现了西南地区和成都城市历史的脉动。13位聚焦成都本土日常生活现场的艺术家和建筑师,通过他们的创作重新审视日常,重新定义“日常”与“史诗”的关系。展览通过对西南地区大历史的“望远”,以及对成都日常生活的“显微”,意在追溯整个西南地区历史的人文精神、城市气质的展现,更演绎当下和未来成都充满国际视野的时代性。
走进展厅中的“时空长廊”部分,大量影像资料用错落的方式在长廊中呈现,给人以光影包裹的沉浸式体验,从中看到不同维度的成都。另外,摄影师黎晨池、冯立、张晓,画家谢帆,建筑师罗珂、徐浪等艺术家也切合主题,运用“宏大叙事”“史诗”的艺术表现手法,来体现成都人最细微生动的日常生活,以及城市的生息变迁。
在“日常史诗:成都市民生活与公共空间”展览开幕论坛上,策展人、艺术家、建筑师梁琛以“从放大镜到显微镜:观看成都的四个维度”为题,讲述了自己对于人文城市和成都的认识。他表示,此次展览想要展现的不仅是成都丰沛的日常生活,更是烟火气背后积淀的文化底蕴。
历史学家王笛带来了“日常与茶馆:空间与时间的交响曲”主题分享。茶馆是王笛长年观察和研究的对象。“茶馆是成都社会的晴雨表。”王笛表示,“茶馆不仅是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扮演着一种公共角色,是信息和社交中心,也是城市变化的窗口。”
艺术家谢帆通过讲述自身的实践经历,总结出关系美学是一种跨媒介的表达。2015年从北京到成都,他在这个灵感之地,一边进行艺术创作,一边做着菜品研发,以食物为媒介,生动演绎了一场从“形而上”到“烟火气”的日常实验。
昆明当代美术馆馆长聂荣庆提出“从菌子到蘑菇:在地文化如何重新演绎”的问题,从美术馆的生态研究与美术馆展览两方面分享自己的理解。此外,聂荣庆也表达了对成都这座城市的喜爱,“昆明和成都两座城市的气质和谐交融,两地关系友好,这次受邀来到成都,我感到非常享受。”(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嘉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