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年间,四川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2-02-27 09:13:47编辑:庞捷
“来活了。”2月25日,绵阳市北川县曲山镇玉皇山村,58岁的脱贫户孟顺平接到老板电话,几口扒完早饭,跨上电瓶车往工地赶。到了工地,孟顺平径直奔向挖掘机,拉开车门、跃入驾驶室,这个两平方米的“方格子”,成为他增收的“大舞台”。
这几年,从靠种苞谷勉强吃饱饭的种地农民,到栽种6亩枇杷的果农,再到技术娴熟的挖掘机司机,孟顺平的身份经历了三重变化。
2021年2月25日,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四川也与全国一道,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625万贫困老乡全部脱贫。
历史性的抵达,意味着开创性的进发。作为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五连好”的四川,乘势而上,接续奋斗——防返贫、强帮扶,措施实打实,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兴产业、促就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防范化解风险,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多亏了好政策。”不久前,巴中市恩阳区雪山镇牛颈村脱贫户张菊花家里遇到一些困难。监测系统及时预警、上报,把她从返贫线上拉回,“娃娃突发脑出血,得花不少钱。有了特殊医疗救助,上了低保,日子缓过来了。”
接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力棒”,我省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构建起“1+37”衔接政策体系,调整完善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省内对口帮扶、驻村帮扶等机制,确保工作不留白、责任压得实。新一轮驻村干部3.4万名轮换上岗并履职到位,接续奋斗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上。
“防返贫监测是有效衔接工作的第一颗‘纽扣’。”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说,“系好这颗‘纽扣’的关键,在于对象找得准不准、全不全。”
去年4月、6月,我省先后开展两次集中排查,核查风险线索,全面摸清底数,实施精准帮扶,消除返贫风险;11月初到12月上旬,在176个涉农县(市、区)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回头看”工作,实现问题动态清零,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固。全省6322个安置点、136.05万名搬迁群众安居乐业,36.39万套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全面完成,3101户掉边掉角户搬迁创新开展。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重点人群做好常态化监测帮扶。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落实中央部署,接下来我省将适时调整年度防止返贫监测标准,进一步简化识别程序,以户为“细胞”,利用驻村帮扶力量以及镇村基层干部探索建立村级入户核查员制度,对返贫风险大的重点人群,实行定期网格化入户。
产业就业发力,让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茵红李树下,又养起浙川白鹅,每亩地多赚四五百元。”宜宾市屏山县新市镇天宫村脱贫户陈德会新年有了新盼头。
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抓好产业和就业,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是关键。一年来,我省以产业就业帮扶为着力点,在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和增收上下功夫,坚持依靠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看投入,下达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209.71亿元,落实东西部协作资金34.05亿元、实施项目776个,保持了投入强度。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全省扶贫项目资产规模达2900亿元,资产效益持续发挥。
看产业,我省支持培育家庭农场3000家,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1.59亿元,有效带动农民群众融入产业链利益链。“四川扶贫”更名为“天府乡村”进入公示环节,公益品牌持续带动脱贫地区产品销售,销售额达199.4亿元。
看就业,2021年226万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全省脱贫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实现11073元、增长16.8%。
越西县脱贫户秋足阿支一家4口都在越西县现代农业(苹果)产业园务工,每人每天能赚70元。以5000元产业扶持资金入股苹果园,每年每人还能分红250元。秋足阿支一家原本住在距离县城50多公里的半高山上,两年前搬到城里,变成了产业工人。(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