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乡村振兴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最终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这个过程中,需要广大青年干部以“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感、激发“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树立“为善如筑台,成功由积累”的稳重感,争做“大山里的儿女”,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争做“大山里的儿女”,需要广大青年干部葆有“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感。加深对乡村工作的责任感,前提一定是对乡村要有正确和清醒的认知,认识到乡村工作的重要性。随着十八大以来,人民的物质条件和需求不断地提高,政府的职能也逐渐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过渡,同时乡村振兴也来到了新的阶段。乡村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面向群众的最前沿,人民幸福安康的最关键。可以说,乡村工作的好坏直接与广大农民的满意度、幸福度挂钩。真正认识到乡村工作开展的重要性,认识到乡村振兴的必要性是成为“大山里的儿女”的必然前提。这就需要无数的青年干部多到广大的乡村中去走一走,多到纯朴的村民中去听一听、多在习总书记的讲话中去想一想,要明白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前提是乡村振兴。只有对乡村工作有了正确的认知,在未来开展基层工作时才能尽心尽责,才能爱岗敬业,才能葆有“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感,成为“大山里的儿女”。
争做“大山里的儿女”,需要广大青年干部激发“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当前我们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处境,国际局势加剧动荡,本土疫情持续反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按部就班的继续实现乡村振兴大计,改善乡村生活?这就要求广大的青年干部在工作中要有源于时代的紧迫感,认识到青年一代肩上的重担,从而要摒弃“只想做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的观念,在乡村工作中敢于直面问题和难题,做到面对困难不逃避、面对挑战不畏惧、面对矛盾不退缩;在工作中多一些发现与创新、少一些“新瓶装旧酒”,多一些“实践出真理”、少一些“纸上谈兵”,多一些责任与担当、少一些推诿与“踢皮球”。同时在工作中也应始终保持刀刃向内的勇气,要有适当的“能力焦虑”,才能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并加以学习改进和提高,不断朝着“出手必出色,完成必完美”的方向砥砺前行,努力提升个人能力,给群众更多获得感。
争做“大山里的儿女”,需要广大青年干部树立“为善如筑台,成功由积累”的稳重感。大山里的儿女要避免群众“镀金”的说法,就要给予群众足够的安全感。一方面,要和群众多沟通,多交流,多谈心,在真诚交流过程中认真摸清需求、了解诉求、记录要求。同时也要在真诚交流过程中把道理讲清,把政策讲透,才能拉进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青年干部自身要谦卑谦逊,无论身居什么职位,无论工作多么重要、能力有多么出色,都不要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偏离群众路线。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群众是根基,是海洋;个人是树叶,是滴水”,水滴的存在就是为了汇入大海的怀抱,才能实现自己的根本价值。(南充市嘉陵区 王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