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新时代大国工匠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7-08 10:23:03编辑:田恒铭
习近平总书记四川考察之行前往宜宾学院,事无巨细地询问教师、学生、企业负责人了解企业招工需求和毕业生签约率等情况。解决好高校毕业生这一重点群体就业问题,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针对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总书记对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分别提出了“但求适应社会需要”“转变择业就业观念”“努力稳定就业岗位”。
如何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社会的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实现自身价值?打铁还需自身硬,笔者认为毕业生应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应对未知的未来。
心态平和,克服“高不成低不就”的落差感,精准定位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期间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这个理念不仅适用于办学,也适用于每个面临就业的大学生。作为怀揣满腔抱负走进社会的大学毕业省,想要一展所长做出一番大事业,却接连面临“专业不对口工作经验不足求职高薪工作找不到”“待遇低条件差的低薪工作看不上”的两难之境,这种时候应该认清自己状况,明确发展方向,准确分析自己适合做什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然后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坚定不移、自强不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宜宾学院对同学们说的:“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热爱劳动,脚踏实地,在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学子们只要能端正择业观念,避免高不成低不就,踏实工作兢兢业业,就会在社会的广阔天地大显身手!
心性坚韧,克服“专业不对口”的无力感,积极学习技能。目前摆在大学毕业生面前的另一道障碍是专业不对口,不愿意就业。其实,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寒窗苦读十数载,收获的不止是知识,还有学习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工厂车间,就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在田间地头,就要精心耕作,努力赢得丰收。在商场店铺,就要笑迎天下客,童叟无欺,提供优质的服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正确的看待和处理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关系,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更应该用在大学校园里学会的学习能力来应对就业的困境。要有“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努力,立足岗位成长成才。
心存大志,克服“找大钱挣快钱”的功利心,主动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毕业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人选择扎根基层投身科技、有人选择挣钱快挣钱多的行业,只要不违法乱纪都没有问题。但请回头看看新中国成立之初他们是怎么选择的——50万法郎和1000斤小米的年薪,杨承宗毅然选择回国;优渥的研究环境和恶劣的大西北,钱学森毅然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怀抱!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21人是“海归”,自2000年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来,已产生了29位获奖者,其中有十多位是当年矢志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的科学家精英。放弃唾手可得的名利,他们说,“我们应当回去,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舍小家为大家,但青年人就应有青年人的抱负,此生不悔入华夏,国家培养了我们,我们更当“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发挥所长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建设者,脚踏实地、追求卓越争当新时代大国工匠!(曾思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