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东区:告别蜀道难,首善之区要当“东道主”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12-27 14:35:37 编辑:李凤 点击:
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现代化大交通体系的支撑。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新成昆铁路开通,蜀道难成为历史。在大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下,现代化大交通体系让古老的南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也让年轻的攀枝花迎来交通大改善的历史机遇期,更让东区的发展迎来新的春天。
攀枝花,一座因矿而生的年轻城市,沿着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历史脉络,东区始终站在城市发展的最前沿。
东区,与攀枝花开发建设环环相扣的中心城区,从诞生的那天起,时刻感受着一座城的“脉动速度”。
“攀枝花开发建设的时候,全国从北京、辽宁、山东、安徽、河南5地各抽调300辆汽车以及所需的驾驶、修理、管理人员,为钢铁基地建设和成昆铁路建设运输物资。”已是鲐背之年的老人唐永芝回忆道。
很多大型设备无法运到项目现场,这是攀枝花早期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于是,英雄的攀枝花建设者们不仅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还不得不将布满礁石的金沙江打造为通畅的航道。
1966年12月,老渡口大桥建成通车,横跨金沙江两岸有效解决了跨金沙江公路交通运输这一最大障碍,渡船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成为记忆。
伴随着攀枝花路桥建设如火如荼,攀枝花内外通道开放迎来历史性时刻——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全线竣工运营。
成昆铁路把攀枝花到成都的时间,从几天几夜缩短至20多个小时左右,当电气化取代内燃机车登上历史舞台,攀枝花到成都的时间再次缩短。
“现在到成都差不多19个小时,要是赶时间的话,还可以选择走高速、坐飞机,高速8小时左右,飞机更快,1小时左右就到成都了。”做服装生意的个体经营户胡建说。
攀枝花机场 摄影 王东
随着内外通道建设的不断加快,进入新世纪,攀枝花基本形成了“地空立体交通网”。
行走楼宇间,放眼村镇里,在攀西裂谷的热土上,目之所及一条条“快速通道”不断向外延伸——丽攀高速、攀大高速横贯东西;京昆高速、成昆铁路扩能工程纵连南北……
不仅如此,仰望蓝天,连接北京、西安、重庆、成都等7条“空中走廊”,在金沙江上空纵横交错。
京昆高速跨金沙江大桥 摄影 王东
东区,作为攀枝花的中心城区,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空中航线,均与东区密不可分。
交通环境的改善,东区成为全市往来旅客的“枢纽”。
——攀枝花境内高速在突破“0”时代前,攀枝花市汽车客运中心站开通线路和输送旅客能力都十分有限。“当时每天就是20班车左右,20多条线路,往北能到南充方向,往南能到昆明、丽江、下关等。”攀枝花市汽车客运中心站副经理黄承峰回忆道。
瓜子坪高速立交桥 摄影 王东
现如今,已发展到有50多条线路,每天有40多个班次,日输送旅客最高峰时接近5000人次。
——攀枝花保安营机场建成通航后,实现了从单点到全国东西南北中航线网的布局,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也加强了攀枝花市与国内重点城市的互联互通。
站在新起点,市委“一三三三”总体发展战略提出要积极构建“三个圈层”经济地理空间。
攀枝花市域“内圈”是“三个圈层”的“根据地”和“大本营”,也是攀枝花加快发展的“基本盘”。而今,随着新成昆铁路开通,现代化大交通体系完成最后的拼图,“三个圈层”发展的蓝图愈加清晰,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日益显现。
东区,作为攀枝花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和核心空间,置身“内圈”,如何当好引领“一城一市一区”经济互动、商贸流通的“领头羊”?
交通环境改善尤为关键。
“深入梳理城市各片区间的交通联系,寻找相对薄弱区域和现实可行的‘纽扣’节点,规划新增片区间快捷联系纽带,将各片区像系纽扣一样紧密联系起来。”市委、市政府确定把实施城市主干路网“纽扣计划”精准落子在东区辖区。
紧扣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东区全力加快龙马路、龙滩路建设,优化“三横多纵”的交通路网格局,为全市加快实施精明增长战略,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推动城市魅力充分彰显提供“东区支撑”。
东区将以交通环境改善为重要支点,聚力打造“123”城市发展新格局,即:
一条环线——从银江水电站蓄水连通至大梯道、攀枝花公园、东华山、玉佛寺、阿署达花海、马家田、滨江的一条围绕东区的环线;
两大计划——城市更新五年行动计划,打通玉佛寺至公园一号的阳光大道北延线连接线和阿署达龙岗水库至上干坝塘隧道等东西向快捷通道的“纽扣计划”
三大公园——从上至下的东华山山地公园、阿署达花海公园、银江湖滨水公园。
未来,东区不仅有“山”“海”“湖”的城市作品呈现于大众视野,更有四通八达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融入百姓生活,产强城优人民幸福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区正昂首阔步走来。(陶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