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三线建设者陆忠贵:22号信箱“一大怪”——食堂饭菜挑起卖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12-02 12:59:09 编辑:李凤 点击:
“发生在我们22号信箱(三线时期渡口水泥厂的信箱代号)食堂饭菜挑起卖的怪事在当时先生产后生活的建设方针下并不奇怪,还有像‘风梳头、汗洗脸’这些日常都是三线建设者们习以为常的,我认为是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其实当初挑起饭菜到车间工地叫卖的怪事时至今日还在继续,只是称呼为‘外卖’而已。”谈起三线建设时期印象最深刻的往事,77岁的攀枝花老三线建设者陆忠贵平静地说。
陆忠贵,男,中共党员,1945年出生,祖籍重庆合川,老一辈三线建设者,退伍军人,在部队时曾获三等功。
好男儿就是要当兵
陆忠贵在家中九兄妹里排行老四,由于家里有长辈和二哥多位军人,这让陆忠贵从小就有了参军入伍的梦想,在他的认知里:好男儿就是要当兵。1965年,20岁的陆忠贵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梦想,成功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89339部队,如愿成为一名军人,开赴成昆铁路云南禄丰段施工现场,开始一名铁道兵的日常。
成昆铁路是我国境内一条连接四川省与云南省的国铁Ⅰ级客货共线铁路,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干线铁路之一,也是中国三横五纵干线铁路网的一纵,亦是当年三线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打风枪、修桥墩、铺轨……对农村出生的陆忠贵来说,一切都是新鲜事物,得从头开始学,然后,聪颖的他心思细腻且善于观察学习,这让陆忠贵很快就掌握了各个环节的诀窍,业务技术飞速提升令人咋舌,很快就成为同批战友中的佼佼者。“修建铁路中,我从来没有因为操作失误受过伤。”陆忠贵自豪地说。
1967年1月,表现优异的陆忠贵实现了人生的第二个梦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一份子。并于1969年底升为排长,陆忠贵不负使命,多次带领全排战士出色完成任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雷锋式好干部”等荣誉称号。
“小桥不过夜,大桥不过月。”在成昆铁路建设大会战中,这是让陆忠贵记忆十分深刻的突击进度要求。军人以绝对服从命令为天职,陆忠贵与战友接到命令后,满腔热血,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激励下坚决完成每日进度。陆忠贵回忆道:“为保证任务进度,我和战友们经常超长时间连续施工,最长的时候是连续两天两夜没有合过眼,完成突击任务后,好多战士直接原地站着就睡着了。”
隧道掘进是修建铁路中较为危险的一个环节,当时的设备没有今天这么齐全和发达,基本全靠人工开凿,安全设施也缺乏保障。作为排长的陆忠贵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处处以普通战士的姿态和战士们一起出大力、流大汗,艰苦工作干在前,危险时刻冲在前。不仅如此,每次有地质专家来察看隧道内塌方情况时,细心的陆忠贵都在旁边仔细听、仔细学,加上平时工作中的经验积累,对判断洞内塌方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这让他在多次塌方之际,成功组织现场战士迅速撤离,避免了伤亡事故,最多一次让20多名战士成功撤离丝毫没有受伤。1975年1月9日,由于种种突出事迹,陆忠贵荣获三等功奖励,以此表彰他为三线建设做出的贡献。
职工食堂来了个“陆队长”
1982年1月,陆忠贵结束了自己17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到渡口水泥厂,开启另一种三线建设生涯。陆忠贵原以为自己会在武装部之类的部门,没想到接待他的人第一句话就问:“老陆,工厂食堂急需一名管理员,你是干部编制你愿意去吗?”军人是绝对服从命令的,尽管自己是一个修铁路出身,对食堂管理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但一想到这里是毛主席最关心的地方,他高声对接待的人说:“我愿意。”
“我愿意。”三个字说起来轻巧,可修铁路与食堂管理完全是两回事。当时,攀枝花三线建设经过10多年的艰苦奋斗,建设起来的三线厂矿已经规模宏大,仅渡口水泥厂就拥有两台湿法回转窑和与之相匹配的包括烧成、制成、机动、包装、矿山、工程、供水等在内的七大辅助生产车间,职工人数已经增至2000多人(不包括家属),为解决水泥厂职工及其家属的吃饭问题,水泥厂分别在供销科和厂区建有两个食堂,应对工厂四班三运转的上班体制。陆忠贵作为两个食堂的管理者既要核算成本,又要亲自采购还兼炊事员。职工食堂除米面必须用汽车或租平板车拉运外,瓜果蔬菜、油盐酱醋等都得靠人力从河门口商场和菜店购回。每天天不亮陆忠贵就得起床,一溜小跑分别赶往两大食堂查看早餐的准备情况,遇到蒸馒头、切面块这样的大活还得参与和面,常常累得腰酸背疼,但陆忠贵硬是凭着一副“铁肩”、两条“铁腿”和一根“铁腰”扛过了最困难的“试水期”,以从未延误过食堂开饭和未出现一次成本核算错误赢得了领导和职工家属的肯定,食堂管理“陆队长”就此叫响。
逼出来的“一大怪”——饭菜挑起卖
八月的一天,刚忙完两个食堂的采购任务,摘下白布围裙的陆忠贵还未喝上一口水,就接到烧成车间主任胥树君打来的电话,说是让他参加车间的事故分析会。陆忠贵心想:“奇了怪了,我又不是烧成车间的工人,事故分析会跟我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些疑问,他走进了烧成车间的一个交接班室,只见车间主任、副主任、技术员、值班长、班长和一些当班职工围坐在一起,大家就几天前发生1号窑红窑事故进行分析,当事故原因分析提到由于看火工师傅是为了到大食堂买饭耽搁了看火才造成红窑事故时,车间主任点名陆忠贵说:“老陆,你觉得你们后勤保障工作是不是也该多为我们生产一线的职工想想,上长白班按时到食堂打饭菜一点问题没有,可烧成、制成两大车间四班三运转的职工跑那么远去打菜买饭有点说不过去吧?”车间主任的一席话让陆忠贵心里很不是滋味,虽说事故分析的原因有点牵强,但食堂服务不到位是真实存在的。
回到大食堂他立即召开了全体食堂员工会议,为确保生产一线职工不脱岗就能吃饱吃好,陆忠贵要求职工食堂与车间同步实行四班三运转,饭菜必须在中午12点、晚上24点按时送到车间各岗位,每班设置两个人——一人挑担,另一人负责打菜、盛饭,对忘带饭菜票的当班职工可以减免。陆忠贵首开职工食堂饭菜挑起卖的“一大怪”赢得了工厂领导和职工们的广泛好评,之后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文明职工”“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现如今,退休17年的陆忠贵并未停下奋斗的脚步,他担任着河门口街道河门口社区路西支部书记一职,带领大家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森林草原防灭火等,抱着一个基层党员的初心使命,继续发挥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用。(温继燕 彭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