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西区老党员陈天国:人活着 是应该要有一点精神的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9-30 14:46:38 编辑:李凤 点击:
“8726部队、7659部队水泥厂、金江水泥厂、四川广夏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这4个诞生在三线建设中的厂矿留下了我的足迹,记载了我的人生过往。要说一生中最感动的瞬间,应该是7659部队水泥厂生产出第一批300号‘洋灰’(水泥)时,我们几个部队民工向立窑脱帽敬礼的那一刻,喜极而泣的工友们抓起一把‘洋灰’撒向空中,弥漫的扬尘模糊了我们的双眼。”提及当年的峥嵘岁月,沉思良久的陈天国感叹道。
正值金秋时节,约好与刚做完核酸检测回来的老人陈天国在攀枝花市西区河门口习风园见面。坐在余晖照射八角亭投影下的石桌旁,今年77岁的陈天国脊梁不再挺拔,四川乐至县的乡音已改,鬓毛已衰。聊起三线的话题,老人顿时来了精神,把一本写有“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字样的笔记本拿出来,他说:“我最喜欢毛主席的这句话,并为此献了青春献子孙。”
为当民工差点跟家里闹翻
1945年陈天国出生在四川乐至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中,像大多数农村出生的孩子一样,“苦”和“累”是那个年代的标签。天性乐观的陈天国个子不高,力气也不大,但心却很大,他一直在等一个机会,要到山那边的山那边去看看。
1966年的寒冬,已满21岁的陈天国迎来了改变他命运的绝佳机会。攀枝花三线建设急需大量的民工,得知8726部队在招收200名民工的消息后,陈天国来不及跟家里商量,一路小跑赶到公社报了名,等回到家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亲时得到的答复却是“不行,你走了,家里的农活谁干?”一心想到山那边看看的陈天国如五雷轰顶,“不让我去我也不好好干农活。”陈天国第一次顶撞老父亲。看着儿子生气又倔强的样子,父亲和母亲一夜没睡觉一直在商量,待鸡叫天亮后父母亲终于答应了。就这样,陈天国如愿和一群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登上了通往攀枝花三线建设的军用敞篷车。
部队水泥厂打响攻克“洋灰”第一仗
1968年,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为了保证成昆铁路建设材料的供应,调整渡口水泥厂最先建成的一期工程干法立窑生产线,授命铁道兵7659部队接管。身为民工班的班长,陈天国带领7659部队属下的27名民工接管了攀枝花市西区河门口蚂蚁沟一座年产3.2万吨水泥的立窑干法生产线,并取名为7659部队水泥厂。
该部队水泥厂为了及早攻克“洋灰”,实行全新的准军事化管理,陆续到达的部队管理人员和招募来的民工组成了厂里的行政、财务、生产管理机构,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单位。部队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字方针成为管理水泥生产的座右铭。陈天国推行的准军事化管理水泥厂的方法绝非虚名,既服水土,又接地气,还提精神,经过半年多的调试生产,3.2万吨的干法立窑生产线终于达到量产,立窑生产水泥初战告捷。陈天国和他的民工们站在立窑旁共同见证了这个伟大的时刻,他们情不自禁地脱帽致敬,眼里闪烁着泪光。
民工的身板军人的狠劲
1975年7月,7659部队水泥厂圆满完成了它对成昆铁路建设的卓越贡献,由部队交由地方工业部门继续生产,攀枝花市地方工业局接收后更名为金江水泥厂。部队水泥厂的军官们被撤离回到原部队,剩余的民工扛起了生产省优产品金江水泥的重任。陈天国虽说只是部队的一名普通民工,但在部队中养成的“狠劲”一点不逊色军人作风,他带领剩余的80余名民工和地方建材局配备的管理及后勤人员向高标号水泥发起了冲击。
陈天国深知,要想生产出量大质优的水泥产品就必须优化生产设备,提升看火工、磨机工的工艺操作水平,进一步细化化验室的指标检测项目。于是,陈天国一边办夜校对看火工、磨机工、包装工和化验员进行水泥工艺技术培训,另一边申请购置新设备进行技术革新,大量引进和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坚持沿用部队水泥厂管理的做法,吹军号、出早操,边生产、边练兵,苦其肌肤,强其筋骨,工厂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难不倒这些骨子里浸透着军人风范的民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981年金江水泥厂的生产能力全面攀升,水泥质量在1983年达到顶峰,其主打产品金江水泥425R获得省优产品称号,产品供不应求,在滇西北、大西南享有声誉。
2001年,陈天国从改制后的广夏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金江水泥厂)光荣退休。退休后的陈天国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他融入社区担起河门口社区党委金江支部书记,继续实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人活着,是应该要有一点精神的。”(温继燕 彭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