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舀”出500万!盐边县库区“垃圾场”变良田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8-29 14:23:17 编辑:李凤 点击:
一只船、一双桨、一条板凳、一张网,船行库区,坐在小板凳上,手握网兜,哪里有漂浮物、有白色垃圾,船就划到哪里,张开网兜一舀,垃圾装在船上,靠岸统一处理。
8月23日,在盐边县北部,见到一幕如写意画般的场景,这是生活在盐边二滩库区的惠民镇银河村村民们,自发做的“功课”。
河湖长制推行数年,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引导、组织下,盐边二滩库区沿线村庄自觉走进了“库区水域如何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考场,靠水吃水的村民自主答好“必答题”。
回水区积满数百吨垃圾
1200亩消落区土地成为垃圾堆放场
103平方公里烟波浩渺、高峡平湖的二滩库区,有众多的回水湾,最大的回水湾区在惠民镇新林村、银河村以及渔门镇狮子堡村,约4平方公里区域、长约15公里,这里的地形像一把巨型的“钳子”,“钳嘴”是发源自云南省华坪县船房、塘坊等乡镇的乌木河;“钳腮”是新林村善林组、银湾村绿圆组;“手柄”则在银湾村新湾子组至渔门镇狮子堡村,与库区主水域相连。
银河村持续数年的“舀”垃圾
多年来,这样的地形导致每年汛期至枯水期,这处二滩库区最大的回水湾,成了“垃圾堆放场”。
7月、8月,汛期水位上涨,乌木河上游爆发的山洪,裹挟大量枯枝败叶、白色垃圾直接冲入,二滩主库区的水流经过“手柄”倒灌进来,在两股水的挤压下,回水区积纳了大量漂浮物,“汛期几乎全是漂浮物,估计有几百吨,甚至还有上游漂来的死家畜”,家住“手柄”位置的银河村新湾子组村民韩远中表示,10月份后,水位消退,回水区又成了被打破的“泔水缸”。水退了,所有的漂浮物全部沉积在露出的消落区土地上,尤其是绿圆组宽达500米、约1200多亩开阔地带,原本是银河村种西瓜最好的地段,却成了垃圾堆放场,河风一吹,腐败难闻的臭味满村飘散。
从经济账算生态账
每年“舀”出500多万元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后,盐边县迅速制定《河(湖)长制部门联合执法》制度,县级14个部门高效推进涉河(湖)问题整改,重拳打击各类涉河(湖)违法行为,并派出工作组,前往跨省邻县对接生态环境联合整治工作,库区沿线的惠民、渔门、永兴、国胜等乡镇每年多次组织百人以上规模的库区漂浮物、白色垃圾清理行动,实现了库区水域环境从“有人管”到“管得住”,再到“管得好”的过程。
“管得好”最直接有效的成果是经济效益升得快。
“我们这里是河滩沙土,最适合种西瓜,前几年,政府清理库区环境,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银河村绿圆组西瓜种植户熊超说,原先每年在自家消落区土地种西瓜前,要花好几天时间清理地面的漂浮物、垃圾。西瓜种上了,还要打药施肥,减少病虫害和土地板结。近两年,沉淀库区的地面垃圾基本消失,消落区土壤墒情逐年改善,打药施肥的成本大幅降低,西瓜完全是生态生长,产量与原先相比,每亩多产3000斤以上,他家9亩地西瓜收益年年都能超过10万元。
曾经漂浮物、白色垃圾堆积的绿圆组消落区土地已成良田
其实,最近几年,银河村的村民们都在算着一笔账,以前每年大约半年时间的消落区土地,仅够种一季西瓜,2月育苗、3月栽种、5月采收,6月、7月进入汛期。库区环境改善后,村里种植户在每年4月份西瓜坐果时,成功套种饲料玉米,由原先的种一季增加为种两季。以今年西瓜种植规模较大的绿圆组为例,1200亩土地,西瓜增产360万斤、饲料玉米每亩产量1000斤,按均价计算,多增加收入540万元。
“这增加的500多万,是村民们‘舀’出来的,”作为村级河长,村支书刘万成说,3年前,村里不光算清了经济账,也算清了生态账,全村办了证的28只自用铁皮船,全部下河,在村管11公里库区河段“舀”垃圾,8、9、10三个月,每个月2—3次。
有了“水上垃圾清运车”
不光增产了西瓜,还引来了白鹭
如今回水区水面清澈
在二滩库区,住在水边的村民家为方便出行,都有铁皮船,渔门、惠民、永兴、国胜等乡镇的10多个库区村,约有1500只办证编号的铁皮船,仅渔门镇就有912只,相当于陆地上的摩托车,因此村民们把铁皮船称作“水上摩托”。
与银河村的铁皮船一样,各村的“水上摩托”,在村民自觉的环保意识中,均成了“水上垃圾清运车”,与陆地垃圾集中清运网络,共同形成了一个生态保护系统,在乡村振兴的农村环境治理中发挥作用。
银河村从库区“舀”出的垃圾,进行了分类处理,塑料材质的,集中回收当废品卖,不能回收的,全部投放至沿线固定投放点,由北部地区乡镇生活垃圾收运中心统一清运。除了“舀”垃圾,村民们还纷纷当起了环境劝导员,对进出村庄、库区的游客、垂钓者进行宣讲劝导,要求按照村规民约,不乱扔生活垃圾,从源头上控制垃圾。
生态环境变好后的直接和间接收益,让村民们喜上眉梢。8月23日上午10点,新湾子组村民李文琼坐在自家院里,一边分类处理刚“舀”上岸的少许垃圾,一边说,如今垃圾越来越少了,前两年,“舀”一次,要装一船;如今,“舀”一次,一个口袋就装下了。环境好了,不光西瓜增产,每年入秋后,株木湾大桥两边的回水区,还有从外面飞来过冬的白鹭,“有好几群,看着让人心里舒服。”(盐边县委宣传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