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盐边县围绕“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结合乡镇特色,着力推动“美丽农村路”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乡村农产运输难问题。并注重将方便生产生活与促进创业就业增收相结合,通过以工代赈修筑农村公路等途径,挖掘就业岗位,增加农民劳务收入,着力推进乡村振兴。
所谓“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为打通村民致富增收门路,增强乡镇产业发展后劲,永兴镇秉持“整村推进”工作思路,坚持“试点先行”的工作做法,不断加快补齐农村生产生活和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推进乡村道路建设,通过组织本地村民务工,引领以工代赈项目高质量建设,以农村公路建设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一“路”铺展乡村振兴新画卷,逐渐形成“惠民提升、以劳换酬、排难创新、造福于民”的“永兴样本”。
永兴镇复兴村田坝组一条长约7.8公里的水泥路,像一条飘带蜿蜒盘旋于山间,向上延伸是像海浪般层层堆叠的梯田,田园景致别有风味,也是一条生态观光路。公路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修建,凝聚着永兴人的心血与智慧,既解决了村里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受限难题,又为村民带来了在家门口赚钱的机会,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民心路、致富路。
以工代赈双效提升
“之前就是守着自己家里的那一亩三分地,种田务农,一是家里有老人不能外出务工,二是就算出去也没有一个好手艺,挣不到什么钱。但是,自从去项目上做了一段时间工,小型机械我都已经会简单操作了,水泥匠的活儿我也会干了,在家门口就把技术学会,还多挣了一份钱。”杨开正对于自己能学有所成、致富“家门口”很是开心。
永兴镇通过组好一个个“小队伍”,把牢惠民利民“新方向”。“我们会优先选择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机械化程度低)、前期工作简单、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基础设施项目,吸纳本地村民参与项目建设,同时,鼓励施工队伍利用小型机械等设备,采取‘培训+上岗’的方式,对参与务工的村民开展以工代训、短期技能培训和岗前培训,帮助务工村民掌握操作技能,让村民学好一个个小技能,促进家门口实现大增收。”永兴镇相关负责人说,对于如何加快推进乡村路网建设,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他们已经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永兴经验”。
永兴镇还大力开发道路养护管理员、公益设施管理员、环境卫生保洁员等岗位,优先保障参与务工的村民和周边村民就业,延伸扩大就业容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有效激发了村民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取得了多重效益。
一路通畅万家增收
近年来,永兴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修建了多条环村公路,将泥泞的乡间小路升级成宽阔公路,产业路延伸到乡间地头,畅通物流“微循环”,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农产品销量不断增加,销售半径不断扩大,此外,还带动沿线以有机种植、特色采摘、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农文旅融合初显成效。
“现在,货车能进山,快递能进村,‘线上+线下’的模式使致富增收变得更容易啦。”杨开正说着路修好带来的福利,不禁喜笑颜开。
群山峰峦叠翠,绿柳夹道相迎,山青雾渺渺,水秀路长长。永兴镇将持续把村庄宜居、生态宜美、出行宜易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加快推进改造更多的乡村道路,推进振兴路、幸福路。(张玉娜 朱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