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东区:“四种模式”解锁老旧小区治理 “密码”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6-27 15:22:04 编辑:李凤 点击:
近年来,攀枝花市东区大渡口街道聚焦小区治理组织薄弱、治理机制不顺畅、居民参治意识不强、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因地制宜探索小区“微治理”,形成“四种”典型小区治理模式,有效打通城市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推动小区治理提档升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小区治理格局,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意感。
“党支部+公益物业+监事会+网警格+专业社工”五位一体打造保障性住房“安居”样板
东区五十四保障性住房小区是攀枝花最大的保障房、廉租房小区,存在居住群体特殊、社会治安复杂、党的基层组织薄弱等问题。金福社区探索“一体化”治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问题的运行模式,让居民住得下来、住得安心,给予居民“来了就是东区人”的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一是党支部引领。成立保障性住房小区党支部,构建“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党组织体系,党员、社区民警、网格员、楼栋长、“四员同责”亮身份在楼栋,引领各方力量协同参与。二是公益物业服务。创新实施“物业革命”,社区注册物业服务公司,突出公益底色,提供兜底服务,设置服务管理岗位,解决小区生活困难人员就业问题,同时,带动居民参与到小区治理中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三是监事会监督。推选社区干部、民警、网格员、居民党员为监事会成员,搭建多方参与的协商议事平台,定期组织召开多方议事会、恳谈会,协商解决涉及小区居民共同利益的事宜。四是专属网格助力。将小区划为一个专属网格、一个专属警格,组建“5+N”工作团队(即1名社区干部包保、1名民警包联、1名专职网格员包片、1支社区物业队伍包办、1支群防群治队伍包防,N即多元社会志愿力量协同服务),运行“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协同处置”的工作机制,一张清单服务到底,一支队伍管理到位。五是“三社联动”升级。尝试创新实施“1+N”模式(即1名专业社工+N名志愿服务者/团体),采取“一对一”“多对一”提供精细化服务,开展青少年社工服务、中青年社工服务、老年人社工服务。
“党支部+红色业委会+引进新物业”模式助推“三供一业”移交小区有效治理
东区老熊井小区原为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家属区,“三供一业”移交后,从原来的单位大包揽管理转为居民须向物业公司缴纳物管费,部分居民对“三供一业”移交改造不理解不支持,拒绝缴纳物业费,小区物业几乎呈现失管状态,治理陷入“死循环”。光明社区党委做实“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基层党建网格,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党支部带动党员、党员发动群众”的宣传引领模式,向居民宣传政策法规,耐心听取群众需求,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引导居民成立业主委员会并解聘旧物业公司,探索新物业引进由居民评议、居民打分、居民把关、居民选聘的模式,保证新引入的物业公司符合居民意愿、满足居民要求,最终业主委员会公开选聘一家自己满意、自己选择的新物业。在小区党支部的引领下,形成“小区党支部+红色业委会+物业”的治理格局,打造“意愿共商、方案共谋、责任共担、家园共建、成果共享”的邻里关系。如今,小区新加装了2部电梯,解决了煤气管道堵塞、垃圾清运、卫生绿化等问题,居民幸福感和归属感大幅度提高,物业费缴纳比例从过去仅40%上升到95%以上,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党支部+红色业委会+小区经济”模式探索城市更新小区治理路径
益康居小区修建于1971年,系原药业集团家属区,企业改制后无物业管理、无人防物防,小区物业处于失管状态,垃圾无人清运、楼道无人打扫、停车秩序混乱,“脏乱差”成了小区的代名词。光明社区党委以城市更新为契机,以党建为引领、以民生为导向,依托小区党支部和业委会,积极推动小区基础设施“硬件”更新、自治规约“软件”更新、居民“思想观念”更新。一是成立小区党支部。对小区党员进行全面摸底排查,挨家挨户“找”党员,结合小区实际成立益康居小区党支部,大力推进党员“亮身份、作表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居民共同参与小区长效治理。二是建设“红色业委会”。由党支部牵头成立业委会换届筹备小组,组织引领小区业委会换届,换届后的业委会中党员占比超过50%,推荐优秀党员通过法定程序进入业委会担任主任、委员,推动业委会“红色化”改造。三是完善共商机制。构建党支部、业委会、居民代表共同参与的小区治理协商机制,根据居民需求进行分类整理,建立服务需求、服务资源、服务项目“三张清单”,整合服务资源,建立健全小区党支部对业主委员会服务的监督评价机制,形成居民提出问题-业委会承接落实-党支部监督检查-居民验收销账的良性互动自治循环。四是激活小区经济。经业主大会讨论通过,将小区部分公共区域划成停车位,实施有偿停放,每年收益2万余元,用于道闸、楼道路灯、单元门禁的安装以及后期小区公共区域的维护、小区开展的各类活动等支出,同时,每户居民每年收取100元卫生服务费,基本实现收支平衡,为小区自治行稳致远提供了有力保障。
“党小组+自管委+志愿者”模式破解三无小区管理难题
渡口商场家属小区系原渡口商场家属楼,由于国有企业渡口商场改制,社会化职能移交不规范,居民服务由单位大包大揽的管理变为无单位无人员管理,渡口商场家属小区成为无党组织、无物业管理、无业委会的“三无小区”,卫生环境差、治安状况堪忧,居民欠缺归属感。为探索此类“三无小区”治理的有效途径,大渡口街社区党委推行“楼栋党小组+自管委+志愿者”管理模式,在2个楼栋成立了2个楼栋党小组,并由党小组牵头成立居民自治管理委员会,摸排小区“治理能人”和“技能达人”,设置志愿岗位,促使居民之间互帮互助,各自发挥所长,推动智慧小区APP装配、路灯维修、下水道疏通、电器维修等。推行业主轮岗制,按户轮流开展卫生清洁、绿化养护等小区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在院内推出好人榜,强化党员先锋带头作用,激发居民积极性,带动居民主动参与,建立“党小组+自管委+志愿者”三方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形成“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的良好态势。(攀枝花市东区委宣传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