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东区一个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幸福样本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6-10 13:52:24 编辑:李凤 点击:
6月8日早晨,在攀枝花市东区大渡口街道光明社区老熊井小区,76岁的尹佑邦和老伴李根容以及邻居们坐在楼下的花园里聊天,雨后的花园里充满了清新的空气。
时间过去快两年,尹佑邦总是会回想起脑梗出院后,坐上梦寐以求的电梯回家的情景。
“有了电梯,像我这样半边瘫的人都可以经常下楼来耍了,要不然憋在家里又要憋出病上医院了。”尹佑邦感慨地说,以前没有电梯,像他这样行动不便的老人都很难得出趟门、下趟楼,连邻居、朋友都见不到,小区都显得有些冷清。
1981年,尹佑邦从铁道兵转业成为一名电力工人。他们一家于1998年住进现在小区的2号楼8楼。那个时候,他并没有觉得爬楼累,两个儿子和他们住在一起,其乐融融。退休后,热心肠的他担任起楼栋的党小组组长。
随着岁月增长,儿子成家搬出去后,老两口不知不觉发现,买菜买米提上楼越来越力不从心。儿子与他们商量换房住,但他们总是以舍不得离开这个小区为由而拒绝。他说:“小区里都是老同事老熟人,有人‘摆龙门阵’,还能互相串门,也能互相有个照应。”
家住6楼的74岁居民饶仕俊说:“我们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来到攀枝花,那个时候,男的是‘小老虎’,女的是‘铁姑娘’,拉杆架线,背着东西爬坡上坎、翻山越岭都不觉得累。现在,我们都老了,连爬楼都费劲。”毕竟岁月不饶人,昔日的“小老虎”“铁姑娘”们垂垂老矣,曾经翻山越岭不觉苦和累,如今却要望楼兴叹。
这个小区有4栋居民楼,1、2号楼是建得较早未设电梯的9层居民楼,3号楼有平层天桥,4号楼是建得最晚的高层电梯楼栋。小区有常住居民200多户1000多人,大多为电力单位退休职工,老年人占比80%以上。大家生活在一起的时间久了,有电梯和没电梯的区别就摆在眼前。
2019年,尹佑邦就开始琢磨加装电梯的事情,和邻居们一说,大多数都非常赞成。尹佑邦就行使小组长的职责,不顾年事已高,奔走呼吁推动电梯加装工作。
意外总是不期而至,也许是为加装电梯的事情太过操心,2019年11月7日,尹佑邦突发脑梗,人事不省。幸好发现及时,第一时间送到医院抢救,最终转危为安。在医院苏醒过来后,他还惦记着加装电梯的事情,担心自己病倒后,加装电梯的事情要半途而废。
让尹佑邦欣慰的是,住另一单元8楼的居民何柳祥站出来说:“我来圆大家的‘电梯梦’,一定要把装电梯的事办好。”何柳祥的话让尹佑邦感觉病痛的折磨减轻了不少,对恢复健康充满了信心。
何柳祥50出头,是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的一名干部。“爬楼对我来说,现在还不是难事,但大家都会有老的一天。”何柳祥说,他从尹佑邦不服老且四处奔走的身影中体会到了大家渴望加装电梯的迫切心情,决心圆大家一个“电梯梦”。于是,他是抽出时间配合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两个单元成立了一个4人工作组,对接相关部门和电梯公司,张罗居民开会、征集意见、制定方案等。
2020年5月,电梯公司组织施工队入场,8月完成。2020年10月1日国庆节,电梯正式开通,也是东区辖区最早加装的两部既有住宅电梯。“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这个国庆节,我们圆了‘电梯梦’,感觉非常幸福、非常快乐。”居民刘蓉说。
不久之后,尹佑邦出院了,坐上盼望已久的电梯回家。那天,老人眼里流出幸福的泪水。
据了解,东区把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列入2022年度民生实事责任制清单,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能装尽装”的原则,落实财政补贴政策,优化审批流程,全力推动符合条件的既有住宅电梯加装工作。辖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确保完成70部,力争完成100部,为群众的幸福生活添砖加瓦。(攀枝花市东区委宣传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