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攀枝花市东区人民街上的宋艳华餐厅灯火阑珊、热闹非凡,这家经营了27年的盐边特色菜老店,从只有几张桌子的小餐馆发展成该市知名地方特色餐饮品牌,沉淀出专属于攀枝花的独特味道。
向党组织靠拢——“我们支部成立了”
宋艳华餐厅成立于1995年,2000年入驻攀枝花市中心,专注于盐边菜品传承研发,累计上缴税收超过1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900余个。随着餐厅的不断发展壮大,出资人宋艳华萌生了向党组织靠拢的想法,在他的积极推动下,2012年6月,餐馆党支部正式成立,宋艳华全票当选为党支部书记,支部设副书记1名,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女工委员各1名,下设党小组2个,现有正式党员17人,预备党员2人,其中女职工党员9人,农民工党员18人,党员平均年龄37岁。
在组织生长——“我们支部在发展”
深化学习。在东区炳草岗街道党工委和党建指导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宋艳华餐馆党支部探索出一条“党建+互联网”助推业务发展新模式,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党建一体化平台等信息化技术,让消费者在就餐之余参观了解支部党建活动、企业文化、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党员风采、志愿服务等多样化内容,同时在线下以阵地建设为载体,打造企业红色文化墙和兼具组织、服务、学习、培训功能于一体的党员活动室,同步成立党员工作室、劳模工作室、职工之家、职工书屋等,为党员职工提供了一个多元素、多维度的开放活动空间。
强化建设。在队伍建设上,支部注重加强“双向培养”,把前厅、后厨、后勤各岗位技能能手吸纳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管理骨干与中层管理人才。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厨艺比拼、才艺展示等活动推动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逐步培养了一支有活力、有干劲的高素质队伍。支部现有市人大代表1名、区党代表1名、区政协委员1名、省市劳模2名、最美劳动者3名、最美志愿者1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在组织活动上,支部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劳模示范带动作用,赋能餐馆高质量发展。
落实责任。鼓励引导党员争当技能能手、企业骨干和党员标兵,坚持执行部门负责人带班制度,及时解决生产服务中存在的急难险困问题,同时在企业各岗位开展“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党员示范岗示范带动全体党员在工作期间主动佩戴党徽亮明身份,接受广大顾客与职工群众监督,推动服务水平有效升级。
留住人才。针对餐饮营业人员流动性大短板,餐馆党支部与工会每年以工资集体协商形式不断完善薪酬体系,近3年餐厅工资平均涨幅达到15%,如今职工工龄达到15年以上的有14人,达到10年以上的有26人,达5年以上的有40人,稳定的人才队伍为餐厅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党支部每年开展党员标兵评选、困难职工慰问等活动。党支部牵头对生病住院员工和患病职工家属发放慰问金并提供爱心陪护,用暖心行动构筑拴心留人家园。
为组织服务——“我们支部在行动”
参与治理。在党支部的指导下,餐厅成立了党员先锋队、文明劝导队等3支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参与城市基层治理,专门购买发电机和高压水枪用于支持文明城市创建,累计清扫城市主干道800余公里、公厕100余次,开展文明劝导活动480余次。
爱心回馈。在了解到望江社区有4位老人生活困难后,宋艳华餐馆党支部连续8年带领党员志愿者走进老人家中帮助打扫卫生、修理家电,经常性为老人送去猪肉、粮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此外,还联合东区商务局对密地社区、枣子坪社区11户困难群众进行节日慰问,用爱心敲开了一扇扇幸福之门。
社会捐赠。为推动社会治安巡逻工作,宋艳华餐馆党支部带头捐赠治安联防队队服60余套。在疫情最开始最紧张的时候,在党支部书记带领下,16名党员主动递交了请战书,免费为19家单位抗疫一线人员赠送盒饭25643盒,成本价值16万余元,餐厅累计用于慈善事业、扶危济困等款物已超115万元。
为组织争光——“我们支部做到了”
十年磨一剑,宋艳华餐馆党支部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成功创造了党建工作推动企业发展的行业典范,多年来,党支部先后荣获“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 “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示范单位”“抗疫先进集体” “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并获评为省级“小个专”党建示范点、攀枝花市放心舒心消费环境示范店。
从2012年到2022年,宋艳华餐馆党支部以发展“两新”特色党建为契机,进一步夯实根底、创新载体、激发活力,实现了党建与发展深度融合,释放出强大的“红色效应”。(王康芸)